初见甘季华时,他的脸上略带着青涩和稚嫩,但目光中却透露出沉稳与坚韧。这位1980年出生的小伙子,已经是义乌市丽水商会的副会长、浙江义乌世瑞饰品厂的总经理。究竟是哪来的魄力和勇气使他在学校毕业之后,在义乌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让我们一同走进甘季华的创业故事。
【视频】甘季华:80后艰苦创业结硕果
甘季华是隆宫乡里地村人,1998年从金华的一所中专学校的外贸专业毕业后,就与几位同学一起到义乌闯荡。虽然义乌被称为“处处是机会、遍地是黄金”,但是对于刚刚跨出校门的甘季华来说,学校与社会毕竟是两个概念。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需求“对不上号。”
“刚开始去找工作,我连传真机都不会用,更不用说最新的电脑和软件了。”甘季华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城市里立足,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发展。于是,他放下架子,放低心态,从替别人开铲车、打杂跑腿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2002年,他进入一家饰品外贸公司,从事联系业务和翻译工作,才开始逐渐熟悉城市生存的“法则”。
创业初期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甘季华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东西要学,有很多考验在前面等待着他。为了能够超额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甘季华总是在别人下班休息的时候继续。
一年冬天,甘季华接到一个任务,公司因为接了个大单,原来的生产部门满负荷运转也不能完成,叫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够生产客户所需产品的生产商。那天外面气温很低,还下着雨雪,甘季华想也没想就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冲进风雨中。
大雨劈头盖脸而来,夹杂着冰雪打在甘季华的脸上像冰刀划过,不时还渗进雨衣里,像冰冷的锥刺扎进身体里。是冷还是疼,甘季华自己都分辨不清了,但他心里想着:“一生有几年青春,现在不吃苦更待何时。”就是这种精神,让甘季华不仅出色的完成任务,还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赏识。
在外贸公司的几年除了“脚勤”,甘季华十分注重与客户的人际关系处理。用他的话讲:“只要抱住几个大客户的腿,公司就有饭吃了。”在他看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诀窍很简单,就是诚意。有一次,他和一位外商在谈生意之余,无意间得知这名外商想一份多国语言版的中国地图。第二天,他跑了多个市场终于找到符合客户要求的地图,还亲自给客户送上门。收到这份意外礼物,外商毫不吝啬地向他伸出大拇指。一次又一次的创业路程,将这个年轻人的稚嫩完全打磨。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饰品外单需求各有不同,甘季华负责大洋洲的业务,这一地区的订单特点是款式要求多、每种数量少。做同样数量的单,甘季华要比别的同事找的厂商更多、花费时间和精力更大。但这在他看来就是“创业资本”的有效积累,而且每次给客户发送的样品总是比客户要求的多几种样式、多几件产品。留住了顾客的心也就留住了顾客的订单。
几年的拼搏,换来的是喜人的回报。2001年甘季华为公司创收1000多万元,自己的年收入也达到8万元。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份稳定的工作,开始想到自己创业。
2003年,甘季华和几个年轻人合伙成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原以为凭借掌握的外贸跟单模式和之前建立的客户群,“单干”应该没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外国客户与一个新公司合作前都有实地查看工厂,甘季华当时的公司只是给加工厂接单的角色,并没有自己工厂。许多原本固定的客户都不再选择他。这一年眼看年底要到了一个订单都没接单。
那年的12月25日,甘季华的电话忽然响起,一位意大利的老客户向他下单25万元。甘季华仅仅用了3天时间将产品生产好并发出,这一单他只拿到5万元的利润。“求人不如求己,要想饰品行业继续做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厂,不然太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