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市庆元籍优秀创业人物群落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青年人。他为人低调、待人以诚;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悄然潜行,成就自己的事业。
他叫吴应高,来自我县东部最偏远的乡镇——江根乡。今年39岁的吴应高,经过10年的打拼,如今是一家贸易公司和一个家电大卖场的“掌门人”。
【视频】吴应高:坎坷路上奋斗着的农家孩子
只要勤奋就无难事
吴应高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父母均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87年,吴应高刚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自此以后,家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吴应高也辍学回家务农。
由于大哥是个地道的农民,二哥、二嫂身患残疾,下面还有一个年龄最小残疾聋哑的弟弟,懂事早的吴应高深知要改变家里的命运,自己绝不能再呆在一亩三分田上了。为此,吴应高向亲戚朋友借钱先后开办了一家塑料颗粒厂和冰菇厂。因吴应高年纪轻不善经营,冰菇厂连续亏损,欠下老家许多农户共20多万元的货款。
面对周围亲人朋友的叹息和质疑,吴应高也痛苦万分,他立誓一定要在10年内将所有的欠债还清。1997年,吴应高身揣200元钱,一路搭车到了宁波,投靠先期来甬打工的老乡。起初吴应高在一家香菇公司当送货员兼打包工,每月只领500元的工资。
在外最头疼的是住宿问题,吴应高不想给老乡添太多麻烦,一到晚上,他就在公司的仓库或车棚睡觉,吃得也是最廉价的饭菜。每月留足自己的生活费后,吴应高将剩下的工资全部都寄回家里。
后来,吴应高跳槽到调味品公司为超市送起了货物。为做好业务,吴应高天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宁波大大小小超市,每天要跑上200多公里的路程。最远一次,吴应高骑着摩托车从宁波江东区到位于杭州湾的慈溪市庵东镇送货,并在当天晚上又骑着回来,一个来回骑了将近300公里。
天道酬勤。吴应高的勤奋和诚恳,赢得了许多超市的信赖,他为公司新开辟了100多家超市业务,自己有了很大的送货网络。吴应高在宁波也稳定了下来。
一双鞋垫成就事业
“在宁波十几年,要是没有一双鞋垫,我就没有今天。”拿出一双“包不臭”鞋垫,吴应高对记者说。
在调味品公司期间,吴应高总共操作了上百万的送货生意,这也让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得知吴应高的想法后,同伴们都非常支持他:“你出去干吧,我们帮助你。”然而,尽管吴应高有送货网络,但缺乏资金。这时,龙泉有家企业生产的鞋垫要打开宁波市场,老板得知他的为人,就找到他:“你办个送货站,开办费由我们出。你有网络,我有货,会成功的。”
凭着价值20万元的鞋垫和4000元资金,吴应高办起江源商行送货站。然而,产品要打进超市谈何容易。几位送货员为了打进当地的一家知名超市,连续跑了5趟,还是无法谈进。最后,他亲自出马,向超市店主讲了民工创业的艰难,感动了对方。就是这样,他靠一双鞋垫打进宁波近300多家超市。
送货工作,只要有电话,就得随时外出。有一年冬天,他骑摩托车从宁波到余姚、慈溪往返,在雪地里竟跑了260多公里路程,冻伤了手指和脸。但在他的带领下,送货站培养出了一批受欢迎的送货员,“江源送货”牌子也越叫越响,他们配送的货物也越来越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吴应高的事业慢慢有了起色。2006年,他注册成立宁波市鄞州江之源经易有限公司。
两年后,吴应高看准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在鄞州区姜山镇开起了第一家“江之源家电商场”。“我的家电商场最大优势就是能让农民最快速度拿到家电下乡补贴。”吴应高说,他来自农村,知道农民的苦,他以后要在农村开更多的家电商场,能更好地服务农民。
滴水之恩涌泉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多少年来,吴应高总是忘不了在他最艰难时,每个给予他帮助的人。2006年,吴应高向朋友借来钱,回到老家,还清了当初欠农户的所有货款。吴应高说,当初,是乡亲们支持他开始创业的,他一直心存感激。
吴应高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老家的村民纷纷出山投靠他,而他总是来者不拒,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乡亲们。许多村民一到宁波,便“窝”在站里不走了。吴应高干脆腾出床来让村民睡,自己与妻子打地铺,并嘱托妻子:你每天要多做一点饭,让乡亲们别在家里饿着。妻子说,他是把送货站办成民工接待站了。
老乡吴建友就是这样来到送货站的。他告诉记者,吴哥真是全体村民的管家。没饭钱的,他给饭钱;没工作的,他帮助找工作。走到今天,吴应高虽没赚到多少钱,但为了同村兄弟,责任却是尽到了。
“人世间条条路坎坷,永往莫退缩谋富贵。”这是一个朋友送给吴应高的十字绣上写的,正如他的奋斗之路,虽充满艰辛坎坷,但勇往直前,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