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一个充满书卷味的传媒人,时光流逝,她还是那么温婉;她是恢复高考后庆元第一个考上复旦大学的高材生;20多年的媒体从业生涯历练了她。她说,故乡是走到那里,都根植于血液中流淌不息的思念。她,就是《消费日报》的理论部主任、“论坛”主编叶培红。
【视频】叶培红:用知识改变命运
感谢父母
叶培红在北京一上岛咖啡厅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伴着悠扬的音乐,叶培红娓娓地述说着她的故事。
“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让我从3岁开始,就浸淫在知识的海洋里,我的心智和情感类型都得益于我的父母。”叶培红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语文老师,十分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文学的熏陶,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订杂志、购书籍。后来文革开始,叶培红的家庭也遭受到文革的冲击,母亲从庆元小学下放到大济公社学校,父亲被隔离审查,大姐考上大学也没得上。因为文革,很多的书都成了禁书,但即使是在那个时候,叶培红的父母也不忘教育孩子。每天早晨,母亲都叫孩子们背毛主席诗词,父亲会指导孩子们该读些什么书。叶培红的母亲对孩子们说,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会需要知识、尊重知识。叶培红就在大济那个小房间里,读着鲁迅的诗歌和散文,叶培红说:“在那个时候,虽然看上去希望很渺茫,但书籍给了我精神支撑和精神慰藉,给了我一个很大的精神世界,它支撑您、鼓励您,在您遇到困难时,不容易放弃,不容易悲观,不容易绝望。”
文革一解禁,父亲就叫叶培红读《红楼梦》及《三国演义》,学习其中的人物刻画手法等等。在叶培红上大学之前,就接受了西方文学,包括前苏联文学等的熏陶。
抓住机遇
1976年,叶培红高中毕业后在大济插队当知青。在大济的两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恢复了高考。一直不忘学习的叶培红抓住了这个机会,1978年,她考上了复旦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专业。叶培红说:“在我特别希望命运转折的时候,命运给了我一个机遇,实现了人生的转折。我有5个兄妹,我是最小的,也是最幸运的一个。我的兄妹们都很聪明,包括我大姐,文革期间考上大学都没让上。所以我说,个人的奋斗如果没有历史的机遇,想改变是很困难的。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个人的命运就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考上复旦,是叶培红改变命运的起点。在大学四年,叶培红说,重要的不是使她在中国文学专业上有多大的提高,重要的是培养了开放性的思维和研究方法。1982年,叶培红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家轻工业部。
|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者 吴采芬
编辑:
周爱琴
|
|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进入论坛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