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十年,无疑是庆元经济发展史上成就辉煌、影响深远的十年,是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的十年,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排排井然有序的现代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整洁宽敞的街道笔直延伸,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公园和广场……映入眼帘的每一处变化都诠释着庆元县城这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一批批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靓丽多姿、温馨和谐。
近年来,我县紧扣“魅力庆元”建设,深入实施“一县双城”战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共计6.04亿元,城区面积从“十五”末5.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6.9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1.24公里,改建道路4.9公里,公共绿地2.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34%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6万人以上,新增居住人口30%以上,城市化水平从35.2%提高到47%。
宏观描述和数据概括令人欣喜,但更加重要的是市民具体的生活感知。改进民生、增进幸福感,这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结果。
回望这几年,家住石龙新街的叶俊文心头洋溢着欣喜和幸福。这几年,他先后买了房子和车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温馨的小家,小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以前,我总觉得庆元这个小县城不像是个城市,但如今真是大变脸了,高楼多了,路更平了,灯更亮了,城区更繁华了,小县城越来越有城市的模样了。”
其实,发出这样感慨的不止叶俊文一人。自2004年首座花园式住宅小区——聚丰佳园开发建设以来,我县先后开发了沁心园、山水小区、金水湾、佳景园等多个商住小区。建成“三个之最”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即全省最大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居小区(同济新村)、全省最大的灾民安置小区(同德新村)、全省最大的下山脱贫农民新村(洋墩新居),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
十年城建黄金期,从理念、规划到实施,决策层层推进,步步相随。一条条道路的贯通,一座座桥梁的架设,一项项工程的实施,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也在逐渐完善。相继建成香菇博物馆、廊桥博物馆,开通城市公交,开展公厕改革和“一沿四区”坟墓整治工作,使城市形象、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启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污水处理市场化托管模式,今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6.3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0.5%,有效满足城区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率达14.1平方米。宽阔笔直的大道、崭新靓丽的高楼、优雅宜人的住宅小区、郁郁葱葱的风景树木……漫步城市主干道,你会惊讶地发现,山城庆元,正以一日一变的全新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座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生态宜居城市正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