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时评   正文
【评论员文章】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推进器

2011年04月01日 09:17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本网特约评论员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七论贯彻全县干部大会及两会精神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培育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改革创新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努力使改革步伐持续迈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的论述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实践证明,庆元的发展也一样要依靠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发展思路。县委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敏锐捕捉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了构建“北承南接”的战略目标,使全县上上下下习惯了区位劣势历史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跳跃,由单一性转向了多元性和发散性;使庆元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向南,向南,为庆元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发展天地;使上级领导和部门对庆元有了全新的认识,转变了对庆元的消极悲观的固有看法;尤其是接轨融入海西战略实施后衢宁铁路、庆寿一级公路、庆景公路、220千伏线路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和落地实施,让20万庆元人民亲身感受到了“北承南接”不是一句政治口号,不是头脑发热,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真正正为谋庆元长远福祉而作出的发展路径的改革与创新。现在,接轨海西,融入海西,已经成为庆元、丽水乃至浙江省的重要发展举措 ,共谋共建共促共荣共享海西发展成果已经成为海西浙闽边际区域合作组织18个县市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如果说“北承南接”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硬件,那么发展路径的选择就是区域发展内生性动力的创造。在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县委作出了在全国第一个县级区域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对庆元发展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对以农林资源为主的地区如何实现低碳弯道超车,推动低碳路径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实践示范意义。

  战略定位和发展举措决定之后,如何在操作过程中落实,也必须体现改革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方式。引进理念,融合理念,创新理念,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促进发展,尤其是具有拉动作用的产业龙头项目,要坚决打破常规,优惠政策一次给足,资源要素重点倾斜,服务保障全力以赴。在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方面提出的“竹产业八大创新”、食用菌产业“十大创新”、铅笔产业“八方面创新”就是庆元坚持转型发展本土化的举措,必须在推进大产业培育过程中予以落实。

  创新工作方法。坚决克服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的不良现象,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站服务制等制度落到实处。如 “百名股所长大评议”活动、中层干部绩效评议和重点项目建设效能行、干部选拔任用“一备三差额,四轮推荐法”、大科室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建设任务的保障,我们要积极推动社会管理思路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方法手段的创新,开创庆元和谐稳定发展新局面。

  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冲破一切束缚手脚、影响发展的陈规陋习,立足于求实,致力与创新,服务于发展。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工业经济发展难题长效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若干意见、建立低碳转型战略合作机制,共建海西合作组织、对台合作交流机制、与知名科研院校合作等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必将为庆元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不改革不开放没有出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会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已经向世人证明了这位伟人的高瞻远瞩和真知灼见。作为重点欠发达的庆元县提出的接轨融入海西的举措,我们相信不仅使庆元,而且对整个浙闽合作区域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作为合作组织的倡导者和发起人,我们更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以无坚不摧的意志奋进,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工作,为实现庆元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为浙闽海西合作区域的共进共荣而努力奋斗!

(编辑: 郑君 ) 
·[评论员文章]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 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
·[评论员文章]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
·[评论员文章]低碳路径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科学选择
·[评论员文章]以《纲要》为引领 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给力“十二五”
·[评论员文章]风正好扬帆
链接失效

糟糕!链接失效了。

建议您:

  • 稍后刷新本页
  • 等待片刻,本页自动带您前往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