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庆元丨嫩笋无声争破土
2024年03月28日 09:13来源:庆元网 作者:陈永生

  碧云挂处竹姿舞,绿水夹时龙影来。这是处在竹海之中的五大堡乡大洪村的真实写照。家乡大洪村毛竹多,而毛竹生长有其“大年小年”独特规律,如果某一年为大年,翠竹婆娑,生命力旺盛,那么毛笋就多;紧接着的第二年就是小年,竹叶偏黄,处于休眠状态,那么毛笋便少,两年一个轮回。

  每到大年的冬天,竹林深处,冬笋悄然孕育,它们静静地生长在土壤之中,透露出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它们仿佛是竹海里的精灵,沐浴在温湿的泥土里,在寂静的竹林中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挖冬笋的过程是一场与自然的亲密邂逅,我小时候经常会背上锄头,拿起柴刀,提起竹?,跟随叔叔上山挖冬笋。

  看见叔叔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挖每一根冬笋,顿时就体会到土壤的肥力和冬笋的活力。冬笋被叔叔挖出土,如同珍贵的宝石,在冬日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出清新的泥土气息。

  冬笋埋藏在空旷的泥地里,没有一定的体力和方法是找不到的。因此,叔叔就告诉我如何抬头看毛竹青枝生长方向,如何判断竹鞭走向,如何低头查看泥土干湿度,因为有笋的泥土会稍微湿一点,山湾比山岗多笋,等等。即便叔叔精心指导,半天下来,我还是挖不到冬笋,只好空手而归,感觉很委屈、很失败。

  叔叔明白我的意思后,从竹公式中拿出两三个冬笋给我,满足我的虚荣心,好回家向父母交差,就像钓鱼的人钓不到鱼,到水产市场买几条鱼带回家一样。

  春节后,过了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再上山掘笋,就容易多了,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冬笋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基本上的笋都在离地面一两寸的位置,即将破土而出,结合挖冬笋的经验,扒开地蕻、铲除地表,花比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就可以掘到笋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山场,因为毛笋逐渐长大,有的已经把地皮撑开一两条裂缝,从裂缝处挖开,就会看见黄黄的笋须;另一种情况是笋膨胀用力把石块顶起,只要搬走石块,就会看见黄黄的毛笋,家乡人叫这种笋为“驮喷笋”。

  找到笋后,挥动锄头,小心翼翼挖掘,一个春笋从土壤中便缓缓露出,微黄的身姿若隐若现,继续往深处挖,会看见红红的根须正在生长,家乡人把根须叫做“笋姆”,需要用柴刀劈去,不带回家。挖着挖着,有时边上还有几个笋,成为“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不等,真是大地的馈赠。犹如艺术家在创作,我笑盈盈地将挖到的春笋摆放在竹公式中,满满的成就感顿时出现,仿佛是收获了一份生活的美好。这时的笋因为还埋在泥土里,味道虽然没有冬笋那么好,但依然鲜美,比长出地面的笋味道要纯。

  过了清明节,春笋已经长出地面,那就更容易挖掘了,若是“大年”,漫山遍野,东一个西一个,到处都是长着花斑的春笋,笋须已经变成浅绿色了,上面挂着露珠,煞是好看。春笋快乐地舞动着身姿,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村民去掘笋时,除了用竹签或小木条插在边上表示留住笋种外,只要有力气挖、有能力挑,真是要多少可以掘多少。然而,这时的毛笋,村民却并不稀罕,充分说明“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记得我还在读初中时,有一年清明节后的星期天,恰逢生产队“开禁笋期”,我也挑着“笋篮”去白箬湾掘笋。

  这是一片竹海,翠绿欲滴,高耸入云,阳光透过竹叶的间隙,投下斑驳的光影,点缀着这片绿色的海洋。春风拂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伴随鸟鸣声,如同一首悦耳的乐曲,我充分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陶醉其中。

  站在竹林间,睁大眼睛,四周一望,到处都是参差不齐的毛笋,仿佛是生命的乐章,每一根春笋都是一首歌,每一片竹林都是一幅画,让我心旷神怡,沉浸在这片嫩笋的海洋里。

  欣赏美景之余,我挖掘两“笋篮”春笋,汗流浃背地挑回生产队“谷点仓库”(其实就是“陈氏宗祠”),等待生产队过秤,记工分。结果,生产队长走到我面前,破口大骂,大概意思是说我不会劳动、体力不支、将来要么读书做官要么行乞讨饭,挖掘的笋不合格,太老不嫩,没法给人吃,分给谁家都嫌弃,只能抵数分配给自家。

  我被生产队长劈头盖脸“讽刺、挖苦、数落”一通后,眼泪唰唰往下掉,自知没有经验,后悔没有把笋的根部(笋姆)去掉多一些,站在一边不敢作声。

  幸亏老爸出来圆场,平时老爸的脾气不够好,这一次语气却出奇地委婉、平和,对生产队长说:不要骂了,永生一直在学校读书,这是第一次去掘笋,不懂队里规矩,既然你这样说,就把这两筐笋另外拎出来,等一下抓阄分配到我家时,先把这两筐笋称给我家,少的再另外补足好了。

  这次掘笋,对我来说犹如韩信受的胯下之辱,给我幼小心灵埋下“一颗踔厉奋发种子”,留下深深的印记。我暗暗发誓要克服一切困难,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否则说不定将来真的要当乞丐去要饭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能够考上大学,与这次掘笋被辱也有一定的关系,知耻而后勇么,我还得感谢生产队长的这一通“骂”。

  毛笋,未出土之时便有节,在竹林泥土里无声争破土。后来,我经常站在山巅,眺望远方,看苍翠的竹林、竹海,常常在想:无论挖冬笋,还是掘春笋,人们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物质食粮,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还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奥妙。

    (编辑:施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