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乡土人文  正文
岁月悠悠话年货
2016年01月28日 08:59  来源: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 

  刚送走阳历年——元旦,又即将迎来中国人的盛大节日——春节。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厚了。人们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购置年货。年货的种类繁多,包含着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

  庆元人也不例外地期待着,准备购买这年复一年的年货。有人因工作忙,无闲暇时间逛街。有人嫌商场、超市人多拥挤、太喧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了网购。在这21世纪电子科技发达的年代里,人们足不出户,在家中点点电脑鼠标,或点点智能手机,就可顺利地买到一些称心如意的年货。

郑承春/摄

  商场和购物超市也一如既往地抓住商机,铆足劲儿,大搞促销活动,迎接春节的“购物潮”。互联网大鳄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宣布,在中国的传统年之前将举办中国“淘宝年货节”。丰富多样的淘宝,让众多质优价廉的“一线品牌”年货进入农村,把原汁原味的农村传统土特产品带到城市,城乡之间消费和年味开始融合。市场经济的繁荣,使人们的年俗气氛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办年货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传统结晶。如今年货物品丰富,花样繁多。不由使人回想起了上世纪物质匮乏的年代,感受颇深。那个年代持续时间很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延伸到九十年代初期。

  虽然过年生活依旧持续着同一种旋律。蓦然回首,却已是天壤之别,昔非今比。由于国家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状态因素。政策保守,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物资缺乏。人民生活拮据,举步维艰。无论生活是何等的窘迫,但年依然要过。人们对待过年都是以一种最朴实、最真挚的心情在迸发。小时候看到父辈们买点简单的年货回家时,尽管是一条鱼、一块肉、一包水果糖,所带来的都是浓郁的年味,一直成了儿时最美的记忆。

  那时候,生活虽过得俭朴,大人们还是照样乐此不疲地购置年货。小孩们更是翘首企盼着过年早日来到,因为过年会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和一年到头难得穿上身的新衣裳、新鞋袜。一家人都会充满喜悦地请裁缝师傅来量身定做新衣服,这是最“奢侈”的年货:让全家人在春节期间,衣着光鲜,喜气洋洋。

家酿红酒

  红酒其味温雅柔和,甘爽上口,饮后让人怡神舒畅,回味悠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年货。“立冬”过后,人们就开始准备家酿红酒,用优质的糯米,加上好的红粬,酿成上乘的好酒放着过年享用。

  腊月年关临近,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刻。无论是冰雪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在这段时间里,热火朝天地备足柴、米、油、盐和酱、醋;忙着做黄粿、做豆腐、炊甜糕、炒茶点、杀家猪、宰鸡鸭、采买年货、修缮房屋、大搞清洁卫生等,忙得不可开交。

黄粿

  黄粿,黄里透绿,色泽晶莹,清香柔韧,营养丰富,是过年的主打年货。用的是纯正粳米,要到山上砍取特殊的灌木如“山茄”、“山李”、“山茶”等树种,连枝带叶烧成灰,沥取其汁,称“粿碱”。粳米经“粿碱”水浸泡后色泽变黄,放入大饭甑中炊熟。然后倒入放在房屋大厅堂里的大石臼中,请邻里相帮互助。八、九个壮汉齐上阵,围绕着大石臼一圈,用硬木粿棒轮番戳压,庆元人叫“戳粿”。戳到透彻成团,然后用手工切捏成扁长圆状。戳粿时伴随着黄米饭的热气腾腾和灌木碱的清香阵阵,让人食欲大振。伙计们难耐沁人心脾的香气,馋涎欲滴。等不得做成圆粿,就迫不急待地抓起石臼中的粿坯直往嘴里送,吃得有滋有味。

  做年货豆腐也讲究做法,去掉黄豆杂质,洗净。将黄豆浸水泡大,用石磨手工磨成豆浆,用纱布袋沥掉豆渣,放在锅中煮沸,再倒入大木桶中,加入盐卤或石膏。倒热豆浆到大木桶时要使劲地搅拌相撞,撞成豆腐脑,庆元人称“撞豆腐”。然后在特制的木板架里摊上沥水纱布,装入豆腐脑,盖上木板盖用重物压制成风味特独、白嫩的农家豆腐。稍后分别将豆腐切块放在铁锅上煎黄,撒上盐巴便于保存盛放。一部分用茶油或菜籽油炸成豆腐泡。

  豆腐是过年的一道主菜。用豆腐、豆腐泡加上猪瘦肉、冬笋、香菇、大蒜、香葱、芫荽等煮制的风炉火锅,色、香、味俱全,是过年餐桌上地道的“佳肴”。

  年前杀条家养肥猪,是一件大事,这也是杀猪老师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临近年关那几天,满街满弄在寒风中会陆续飘扬着肥猪被宰时歇斯底里的嘶叫声和人们兴致勃勃的啧啧声。猪宰杀后还要请亲友们前来吃一餐丰盛的“猪顿”,庆祝一年来辛勤养猪的成果。猪肉和猪内脏不仅是过年味道鲜美的主年货,也是人们一年中生活油水的指望。

茶点
粿片

  家庭主妇们在家里忙着用砂子放在铁锅里炒“茶点”。茶点是过年招待客人和专供家中小孩享用的零食。所谓“茶点”,只不过是炒苞萝(玉米)炒蕃薯片、黄粿片、黄粿丝、炒用水泡大的黄豆和米饭干。最稀罕的是炒平时吃南瓜积累下来的南瓜籽和炒从外地“进口”来的花生。就这么简单炒作,也够得家妇们忙上一天或半日。

  炊甜糕,炊肉丸,也是主妇们的重要任务。甜糕用的原料是籼米和糯米各掺一半,磨成米浆后加上红糖,猪油拌匀。放在蒸茏里用猛火炊熟,然后在糕面上撒一把芝麻点缀,又甜又香。甜糕寓意来年生活甜美,寄希望于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香菇肉丸

  至于“肉丸”,其实就是糯米饭加点猪肉末,香菇丁,笋干碎,放点生姜、料酒、油盐和山粉用手捏成圆形的小饭团而已。意寓合家欢乐,圆润和谐。

  明明是用蒸茏蒸的糕和饭,为什么庆元人却要把它说成“炊”?令人困惑。据说“炊”是宋代古语,因为宋朝仁宗皇帝姓赵名祯。“蒸”和“祯”字发音相似,为避讳皇帝的名讳,因此将“蒸”东西改叫为“炊”。偶尔翻开古典小说《水浒传》,宋代潘金莲、武大郎夫妇做的明明是用蒸茏蒸的饼,武大郎上街吆喝却也叫“卖炊饼”。果不其然,庆元县历史悠久,庆元方言中蕴藏着许多老祖宗留下的唐、宋古语音,传承至今,弥足珍贵。

  在那计划经济的的特殊年代里,购年货得从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票证”开始回味,人们攥着食用油票、肉票、鱼票、糖票、香烟票、瓶装酒票等有关购买年货的“票证”,穿梭在各部门的年货供应站、点门口。那排着长队抢购年货的场面,曾经是那个时代过年前夕的一道景观。

郑承春/摄

  年终岁尾,后田街和城底府后街也显现出异常的热闹。商贩们在街上摆满了过年用的一些食品和用品。还有铺地而放的春联、年画和各种各样的烟花鞭炮。四邻八乡的人们都扎堆聚集在这里出售土特产品和采购年货。街面上呈现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拥挤不堪的景象。

  尽管经济紧巴,人们为图过个好年,却也舍得花钱,忙着购买鸡、鸭、鱼、肉、冬笋、海带和蔬菜。那时芹菜、花菜因少有人种植,可算得上是蔬菜中的珍品。

  采买年货时,不能忘记买上一、两幅门对联和几个福字以及选购几张年画在大年三十日张贴。并且要买一些烟花鞭炮在旧年三十晚上和新年临界时辰爆放,以辞旧岁、迎新年、沾喜气。此外还需购买过年给小孩们做“压岁钱”红包用的红纸和一些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拜年用的桂圆、荔枝、白糖、冰糖等送礼年货。

  弹指一挥间,上世纪年代艰难过年以及制作、购买年货的情景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指引下,山河巨变,大地生辉,一改故辙。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物品的流通频率变快了,物资南来北往,通畅无阻。堪称山珍的庆元香菇和其它多类菌菇、黄粿等优质农副产品,作为年货纷纷飘香在全国各地过年的餐桌上。

郑承春/摄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庆元人购买年货越来越“奢侈”了,相互攀比风气浓重,穿的讲究款式时尚的品牌服饰,吃的要口味鲜美的名优特产。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里牛、羊、猪肉,水果蔬菜、生猛海鲜、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人们轻松自如,随时可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用不着像当年那样去抢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宽裕了,人们采办年货的观念转变了。人们已不在乎出门在外回家过年时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家。在乎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相聚在一起。那种其乐融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

麻糍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