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柿子树
2024年11月12日 14:24来源:庆元网 作者:周成威

  日前,在一次聚会上,几位老家在百山祖镇斋郎、合湖的朋友闲聊说:“小时候去新村中学上学,路过贤良镇湖池自然村时,记忆最深要数道路两边的柿子树了。特别是深秋时,吃上一个熟透的柿子,那味道实在是‘妙’字无法形容,一路的神疲力乏都烟消云散。”几句话,勾起了我对曾是远近闻名“柿子村”的思念。

  湖池自然村柿子远近闻名,有历史久、数量多、品质好等特点。该村建村450多年,历代先祖都有培植柿子树的习惯,田间地头、山坡沟底,只要有适合栽种的地方,先人们都会栽种下一棵棵柿子树。到20世纪80年代,能结果的柿子树达60多株,大多树龄上百年,树高十米至数十米,树径几十厘米,最大的树径达七八十厘米,现存有30多株老柿子树。

  应鹤峰/摄

  这些柿子树有的一株树几家共有,有的几株树一家独有。在风调雨顺年份,也是柿子丰收之时,累累的果实压弯树枝,叶子却脱落所剩无几,一株大的柿子树能结上千斤果子,成熟的柿子富含多种维生素。人们喜欢将柿子加工晒成耐储存的柿子干,经过一定时间,一层厚厚的糖晶体密布在柿干上,好像白霜,极甜。

  柿子树长在“湖池”的山野里,葳蕤着数百年的春秋时光,既是村民补贴家用的经济树,也是风景树。在贫寒的岁月里,施予着村民最诚挚的营养,也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

  春天,柿子树黄白色淡淡的小花,开起来羞羞涩涩的,既不争艳,也没有浓郁的花香。春风吹过,“柿萼子”花萼随风而下,小姑娘们喜欢将花萼收集起来,用线串成漂亮的花项链,挂在项上,脸上挂着天真的笑容。春夏季节,柿子树粗壮苍老的树干支撑着巨大的树冠、油油厚厚的树叶,总是显得生机勃勃,给人以坚韧、力量、古朴的印象。

  每到秋天,随着柿子慢慢成熟,果实由青转黄,树叶黄落,远远望去,满树黄橙橙的柿子像挂满了灯笼,特别好看。那是男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他们像猴子一样爬树摘柿子,专挑熟透的、软红的下手尝鲜。

  等到收果的日子,大人手里则拿着一根长长的“夹杆”,腰里别着一根长长的、系着筐子的绳子,用“夹杆”把枝梢上的柿子摘满了筐子,而尽量不伤到树枝。收果快要结束时,每棵树都要将最高处的果子留下十几二十个,作为鸟类的食物。

  柿子摘回来后,人们会将柿子用水果刀削皮制成柿子干,还会举行削柿子比赛,比赛内容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看参赛人员谁削的柿子皮薄、干净、数量多。往往到最后,输赢的结果并不太重要,整个过程充满欢声笑语,重要的是丰收后的喜悦。

  削好的柿子需暴晒几天,太阳越大制成的柿干质量越好。这时候,“晒秋”就成了“湖池”的一道风景,家家户户把柿子、稻谷、大豆、辣椒等作物放在由木板搭建的天坪上晒,红的、黄的,很是好看。暴晒几天后,质量上好的柿干就制成,馋得孩子们口水直流,整日念念不忘。然而,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留给孩子们的却不多,大部分柿子干都被大人们拿去出售,成了贴补家用的来源。在那个年代,“湖池柿子干”在市面上可是极受欢迎的特产。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发展,对柿子树的打理也日渐缺失,再加上几次台风灾害影响,吹倒了不少老柿子树,目前柿子树所剩无几。20世纪80年代前柿子树繁茂的高光时刻,也成了老一辈村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编辑:施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