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385+1”绘出美丽半岱——濛洲街道半岱村美丽乡村建设纪事
2015年11月17日 09:03来源: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记者 胡松 通讯员 赵赟 杨芳

  半岱村位于濛洲街道南部,距县城3.5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10户,共385人。自去年11月份以来,半岱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外立面改造、铺设污水管网等工程相继上马,村庄环境面貌正在逐步改善。

  而这一切改变源于全村385位村民加上一个新“村民”的共同努力。“385+1”式的组合效应,给半岱村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386个“村民”的到来

  2014年11月5日,半岱村来了一个“新人”:省公路管理局下派到庆元县濛洲街道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刘俊珂,半岱村就是他的联系指导村。

  “让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来,能干什么。”这是半岱村党支部书记叶枝海对刘俊珂的最初印象,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就是来走过场,镀一下金。

  然而,刘俊珂却不这样打算。得知这是个经济薄弱村,他觉得应该为村民做点事情。到半岱村的第一天,他就把自己定位为半岱村村民。

  做什么,怎么做?刘俊珂首先和村两委负责人进行沟通。村委会主任陈观兵告诉他,当前半岱有两件事情迫切需要做,一个是按美丽乡村建设、“六边三化三美”建设要求需进行外立面改造;另一个是建设竹林道方便村民运输毛竹。但由于缺乏资金,两件事一直搁置。

  此外,刘俊珂还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由于半岱村民的农田、山林都在溪对岸,现有的一座小桥既不顺路,也不够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村民迫切希望建一座新桥,把村庄主干道和溪对岸的农田连接起来。

  房屋外立面改造、竹林道建设、建新桥,这些村民诉求,刘俊珂都记在心上,并着手谋划项目的实施计划。

  资金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于是,刘俊珂打电话给原单位省公路管理局,希望得到资金支持。“单位领导让我先把项目计划书写好。”刘俊珂说,因为项目资金都需要申请、审批等程序,都需要文本、备案。

  随后,刘俊珂马上撰写项目计划书。“想把计划书写成半岱村的发展蓝图。”他说,提笔写文本后,他已不满足于仅仅帮村里做几个项目,还想谋划好村庄的未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增收之路。

  刘俊珂在几个大项目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些细节,比如建新桥时可以一并建设防洪堤辅以景观小品、休闲场所等,既方便村民出行、美化沿溪两岸,又符合“五水共治”的要求。

  修修补补,调研论证,不断完善,2个多月后,项目计划书“出炉”了。当刘俊珂把计划书提交到省公路管理局审核时,获得了局里的重视和好评,并得到了2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然而,刘俊珂还不满足,他想把这些项目做得更加完善。今年春节刚过,刘俊珂从杭州赶到庆元,第一件事就是找濛洲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利民,一起去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很多时候都是他主动拉着我一起去为半岱‘讨钱’,一趟不行再跑一趟,我跟他跑相关部门不下10趟。”叶利民对刘俊珂工作的韧劲和用心也十分赞赏。

  一次次跑,一遍遍说。最终,刘俊珂又为半岱村争取了100多万元的县级配套资金支持。至此,刘俊珂一共争取到了300多万元的资金,为半岱村后续项目开展添足了底气,打下了基础。

 

  “385+1”的嬗变

  美丽从环境开始。今年3月起,半岱村着手准备实施外立面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如果顺利开展,美丽画卷将徐徐打开,刘俊珂和村两委仿佛看到了半岱村的美丽前景。

  正当刘俊珂和村两委踌躇满志、准备大力开展环境改造时,却遭遇了来自村民的阻力。

  在半岱村,很多村民都习惯在门口做个洗衣池和门前台阶,但这些洗衣池和门前台阶都占用了村内的弄堂,使得原本4米宽的路变成了2米宽,既影响美观,也阻碍了通行。

  环境改造,这些乱搭建必须首先拆除,村两委下决心从拆除房前屋后的台阶和洗衣着手。

  村党支部成员的叶枝进,是第一批主动拆除对象。“村两委一提出方案,第三天我就拆除了家门口的台阶和洗衣池。”叶枝进说,不仅是自己带头拆,村两委要求所有党员都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

  有了党员带头,加上不断劝导,村民思想也从“不许拆”转为“可以拆”。“拆可以,但车停不回家,也不是个事啊!”村民叶观海说。村两委得知情况后,立马研究这个问题,很快就想出用木板架设临时便道方案,不用时可放家里,既不占道,也解决了停车问题。

  有了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配合。到4月底,半岱村基本完成了洗衣池、台阶的拆除工作。

  路变宽了,村民思想上也通了,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着环境整治的开展,村民思想从“要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在半岱村中心地带,村民陈观寿自己搭建了一个猪圈,既破又臭,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看到村里轰轰烈烈进行环境整改,没等村两委负责人找他谈,他就主动把猪圈拆了。

  “以前对房前屋后的环境觉得无所谓,大家想怎么建就怎么建。”陈观寿说,现在开始注意环境卫生了,不能因为自己破坏村庄环境,拆了更舒心。

  对于半岱村的美丽嬗变,老支书叶枝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容易啊!现在半岱村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叶枝众介绍道,过去半岱村是高山村,交通极不方便,为了脱贫致富,1992年他们征得全体村民同意开始搬迁,经过三年的努力才顺利搬迁与此,那时村民们可谓是砸锅卖铁都要搬新家。

  回想过去整体搬迁的困难和过程,叶枝众说,那时附近几个村都羡慕他们都盖了小洋房,可20年过去,附近村日新月异,他们却落伍了。而这一年来村民们默默支持着村庄建设,这是可喜的变化。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