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有3000多人口的山区小乡,凭借秀丽的青山绿水、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古老的香菇文化,每年吸引上万人次游客前来。这是百山祖乡以“大景区”和“卖生态”发展理念,在“旅游富乡之路”上走出的一条“大道”。

“登百山之祖,访香菇之源,踏红色之旅”,百山祖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如何真正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旅游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百山祖乡给出的答案是:支持引导处于核心景区和交通沿线村庄具备条件的农户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行业、旅游销售业,逐步把这些村建成集生态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旅游村”。
近年来,该乡根据“百山祖大景区”发展实际,围绕服务旅游主产业,因地制宜地在全乡8个行政村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生态农业,着力构建百山祖旅游产业“一村一品”发展布局。

车根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在旅游规划中的定位是旅游接待集散中心。去年,该乡投入75万元在该村改建了招待所,投资10万对河道进行疏浚,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三叠瀑”观赏水塘。斋郎、龙岩两村是该乡红色之旅、香菇之旅的重要景区,该乡投资25万元对两村的主要道路、游步道、溪流两旁进行绿化、亮化。其他村都按规划要求,发展以红米、红酒、小竹笋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业,形成“百山祖游购一条线”。

为了让更多农民吃上“旅游饭”,今年,百山祖乡从挖掘旅游项目、培育服务产业等方面着手,包装龙岩香菇纪念亭、吴三公祠扩建、斋郎红军战斗指挥部旧址修缮等一系列项目,发展旅游服务部、农民旅馆、农村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店等旅游服务产业,并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学知识”的办法,定期举办各种旅游接待、产业培育等培训班,培训面将覆盖全乡半数以上的农民。
通过政府引导示范,目前百山祖乡八成以上的群众自觉参与景区新农村建设中,10多位农户办起了“农家乐”,由“输血”到“造血”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在百山祖乡正逐步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