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建立和完善推进生态县建设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为使生态县建设规划得以贯彻实施,我县建立起从县本级到各重要部门和所有乡镇的创建组织,形成生态县建设的领导组织系统。以健全的组织系统保障生态县建设的顺利实施,工作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将生态县建设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综合决策。制定生态县建设分阶段、分年度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生态县建设指标考核体系,实行定期督查,年终考核,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及其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以保障生态县近中期及远期目标的实现。努力创造条件,设立生态县建设专项基金,制定“庆元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以尽快形成生态县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态县建设的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达到地方财政支出的0.2%。此外,还建立了生态办统一监督管理制度、各部门和乡镇生态县创建工作月报制度、县政府按需开展督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县人大、县政协每年对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检查和视察,有力推进了生态县建设进程。
【深入实施生态建设“610”工程】
《规划》提出,“要将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每年由县发展计划局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筛选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目标,落实到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单位,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完成”。为此,我县决定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每年实施“610”工程,即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六大工程,每一项工程每年实施10个项目,共规划实施项目66个,总投资69.95亿元。几年来,我县以“610”工程为抓手,通过督促、检查,考核,形成了以项目实施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良性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
生态乡镇、村建设是生态县建设的基石,《庆元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在全县乡镇中有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为此,我们编制了“生态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县生态办把指导乡镇开展规划编制列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注重规划编制过程,帮助有关乡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并引导乡镇领导关注和重视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截止去年底,全县20个乡镇均完成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各乡镇在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建设,其中百山祖乡和黄田镇申报建设国家环境优美乡镇。
【宣传打造“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品牌】
《规划》提出,要继承和发扬香菇发源地文化、廊桥文化、革命老区文化,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理念,宣传打造“生态环境第一县”。为此,我们把宣传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贯穿于生态县建设进程的始终。2004年底以来,全县上下以打响“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为载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多方策划,通过报纸、电视、互连网等,加大对“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宣传力度。二是全方位、立体开展宣传,不但面向普通市民、机关干部、中小学生,还走出县门,面向全省、面向全国;三是力求宣传形式多样。在《今日庆元》上开辟了“打造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专栏,每期一篇,长期开展日常性的宣传工作。200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浙江·庆元”形象推介会;开展了“净化母亲河·保护三江源”,爱我“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万人签名活动、有奖竞赛活动、老年人健身走活动等,全县中小学校、社区、企业、饭店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庆元二中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神奇庆元”,在全县中小学校中试用并逐步推广使用。通过这一系列宣传,初步打响了“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庆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