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组织化工厂化生产模式
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 吴其耀
香菇标准化生产2000年最早从庆元开始提起实施,从原材料生产、用药用水及环境等方面抓起,提出“十不”标准,为全国的香菇标准化生产作出带头作用,并带来良好的效益。但千家万户的标准化无法达到完全无风险和可控性。基于标准化理念,并考虑能耗、民间推广等因素,就香菇的生产模式进行以下思考:两头集中,中间分散——借鉴工厂化模式,通过企业化动作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标准化。
一、菌棒集中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杜绝污染源,保证原料的标准化
目前制菌棒的土灶灭菌及接种方式皆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强度也很大,成活率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将这几个环节组织化运作。
组织化运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这一环节的成本。
解决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接菌种技术难关成为关键。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关注,在目前食用菌企业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政府是否可以扶持几家企业,让企业委托相关机械制作单位研究开发呢?相信这一开发会给整个行业的提升带来新的概念。
接菌种环节是决定着成活率的关键。因此,借助于液体菌种、胶囊菌种和先进的接菌种设备应是可以自动化解决,国外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
高效的菌棒制袋设备,低耗能灭菌方法,安全的接菌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是产业提升的必然趋势。
二、采收后加工集中,保证标准化品质
我们提倡集中加工生产方式,并且产品直接面对产品市场经营企业。
鲜品采摘后按要求集中加工,使用更环保和洁净的锅炉能源,保证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按产品经营者要求加工。
当然,中间培育环节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提高产业化可复制水平和规模化生产水平,这是第二步的提升工作,需要循序渐进。
基于以上的模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组织来推动。
三、建立合作社,形成生产和加工组织
要推动香菇生产的两头工厂化,则两个组织可以做到,一是一家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一是合作社形式的组织。
前期的工厂化菌棒生产和后期的工厂化产品加工可以由内外销经营企业和原料供应企业进行投资或合作。
菌棒生产中通过规模原料采购、机械化生产、能源节约、及规模生产降低菌棒的生产成本,以及使用高效的接种设备及生产技术提高成活率和杜绝污染,菌棒发菌后,将完全合格的菌棒以最合理的价格销售给合作社成员菇农管理,合作社组织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采摘指导。
出菇后,鲜菇送厂统一收购,并在厂内根据市场的企业会员的要求进行加工,核算成本销售给经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