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庆元方言属吴语还是闽语?浙大教授来探究……
2021年09月07日 09:55来源:庆元网 作者:通讯员 刘泽鑫

——浙江大学庄初升教授一行调查庆元(黄田)方言纪实

  地处浙江省西南角的庆元县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廊桥及香菇文化为世人所熟知,享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廊桥之乡”等多种美誉。而在汉语方言学界,庆元方言也同样久负盛名。早在1972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美国语言学代表团到华东师范大学座谈,会上华盛顿大学的罗杰瑞教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庆元、泰顺方言是否属于吴语?行政区划上庆元地处浙江、福建两省边界,方言地理上也处在吴语、闽语两大方言的边界,兼具两者之特征,因此当时认为系属不明。经过颜逸明等学者的初步调查认定庆元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九十年代日本学者秋谷裕幸和太田斋先生深入庆元展开调查,发现庆元方言具有中古全浊声母清化、清塞音变成内爆音等当时吴语仅见的诸多特点,奠定了庆元方言在吴语乃至汉语方言音韵史上的地位。

  此次调查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课题“吴、闽、徽语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综合比较研究”的一部分,由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主任庄初升教授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旭平教授带队前往庆元。团队成员还包括了四位博士后,两位博士生和一位硕士,其中国际教育学院老师吴剑和硕士胡文文都是土生土长的庆元人。课题组于8月23日下午抵达庆元站,随即赶赴黄田镇陈边村拜访发音合作人。

  课题组将此次调查重点放在庆元(黄田)方言,既是因为我们想要更好地研究庆元方言的内部差异,也是因为黄田镇是吴老师的老家,有了母语者的把关,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准确性。黄田镇陈边村的李启锋书记为课题组提前联系了合适的发音合作人,吴高吉先生口音老派、音色纯正、发音稳定,虽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状态良好,反应很快,兼之性格随和又十分健谈,是非常理想的发音合作人。在第一天的简单调查中我们就发现了黄田方言与庆元县城方言分歧较大,包括音系在内都要重新拟定。

  为了方便录像,课题组邀请吴高吉先生一同住在县城。接下来就是紧张而繁忙的方言调查工作,课题组每天8时30分开工,傍晚18时收工,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发音人吴先生克服了各种困难,协助课题组完美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第一阶段的调查至9月3日初步结束,在11天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总计记录了庆元(黄田)方言2400余个单字音和2300余条语词,对黄田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词汇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课题组会对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并与吴剑老师着手准备下一次的语法调查。基本调查完成之后,课题组会录制大量真实对话场景并进行文字及语音转写,所有资料都将最终制成语料库向社会开放。

  在庆元方言研究史上还有一位被北京大学李小凡教授称为“奇人”的吴式求老先生。1996年,刚刚退休的他听说秋谷裕幸和太田斋两位日本专家来调查庆元方言,便激发了他研究庆元方言的热情。为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他完成了《庆元方言研究》这部120万字的大体量著作,即使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这么大的体量也是不多见的。此次来庆元调查方言我们自然希望拜访吴老先生。吴老先生一生清贫,家里面积不大,课题组一行人又多,幸好得到国家税务总局庆元县税务局局长杨娟英和税务局干部、方言研究爱好者李国厚老师的大力支持,为大家提供了座谈的场地。

  吴式求老先生今年86岁了,精神看上去很不错。他对庆元方言深沉的感情和全身心的投入真是令人动容。课题组高度评价吴式求老先生在收集整理庆元方言语料方面的巨大贡献,这是他多年深入民间调查收集的宝贵资料。同时大家也意识到要想在吴老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高,就要继续扩大视野进行方言比较研究。庆元方言中很多现象初看令人十分费解,除了要结合县内各地土语,也要多结合周边方言进行比较,这样很多问题才可能找到答案,也才能真正地把握庆元方言的特殊之处。

  课题负责人庄初升教授多年来一直倡导要把方言研究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课题组在博物馆馆长吴婷婷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庆元县廊桥博物馆和香菇博物馆,收获很大。第一天课题组就在黄田镇陈边村见到了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民国的半路亭桥。庆元作为廊桥之乡,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廊桥。廊桥博物馆就廊桥的历史、建造工艺、美学追求和民俗活动等方面作了深入的介绍,让人眼前一亮。博物馆还有专门的体验区,可以实际摆弄细木条来体会廊桥结构。香菇的人工栽培历史就始于庆元,相传最早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法”等培育技术。香菇博物馆记录展示了800年来独具一格的香菇文化。为了不使香菇技艺外流,菇民们甚至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语言“菇民话”。民国的一份资料显示庆元县内过七成的人都是菇民身份,菇民远赴全国各地深山之中培育香菇,这一特殊群体也衍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包括用本地方言演绎的“菇民戏”等等。香菇博物馆藏有600种不同的菌类标本,如果都配上方言的语音和音标会比单纯普通话更有意义。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方言》杂志上曾经连续三期发表有关舟山渔业词汇的研究论文,如果全面收集菇类词汇,其数量想必也只多不少。但是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引入,规模化生产早已取代了传统的菇民生产方式,因此要找到老菇民,认真把这些文化记录下来。

  在庆元调查期间,课题组得到了县政协、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税务局、县博物馆、黄田镇等部门和乡镇的支持和接待,深感各位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也都发自内心地为庆元方言感到自豪,并愿意支持大家深入调查庆元方言。虽然算上浙大团队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庆元方言展开了调查,但考虑庆元方言内部分歧和独特之处,学界对于庆元方言的了解真可谓尚不足冰山一角。目前,庆元方言材料多集中于县城,通过此次调查黄田镇我们就发现县内口音差异很大,还有太多前人较少涉猎的的方言点,再加上“菇民话”这种特殊方言,无不令人向往。上文提到自罗杰瑞先生开始,庆元方言的性质问题就存在争议。究竟是庆元方言有闽语的底层后来主体被吴语所覆盖,还是庆元方言本就是吴语后来因为地处边界而融合了部分闽语成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了解庆元方言自身的历史来说十分关键,而且也对讨论吴语和闽语两大方言的历史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目前学界还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正如庄初升教授所倡导的,抢救濒危方言和民俗文化也是方言调查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也有意在庆元设立工作站,未来与庆元长期深度合作,共同挖掘庆元方言这座宝藏,同时为保护和传承庆元方言贡献力量。期待不久的将来课题组再到庆元调研。

  人物简介:

  庄初升,福建平和人,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主任。兼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对客、粤、闽方言及粤北土话等南方方言音韵均有深入研究。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濒危汉语方言,广泛收集、整理和研究域外汉语方言文献。

  李旭平,浙江富阳人,理论语言学博士、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汉语数词的句法和语义界面研究”、国家社科“汉语方言定指量词的语义语用互动研究”以及浙江省哲社重大课题“吴、闽、徽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综合比较研究”子课题“吴语音像资源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等科研项目。

    (编辑:范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