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正文
红色人物·讲党史 | 张立贵
2021年06月16日 10:03来源:庆元网 作者:来源《庆元县浙西南革命故事集》

  (一)参加革命

  张立贵,又名张老益、张佬一,1910年2月生于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欠坑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张道应勤劳善良,除精心耕耘好自家的10多亩水田外,还用心管理好祖上留下的百多亩山林。其母吴秀珠是浙江省庆元县官塘村一位秀才的女儿,知书达理,办事利索,勤俭持家。他们共育4个儿女。张立贵是他们唯一的男孩,因此,对立贵寄予厚望。

  由于母亲是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张立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说话伶俐长相好,村里人都很喜欢他。8岁时,张立贵和小伙伴们一起进私塾读书,14岁那年,父母又送他进县城读书。在校期间,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勤奋学习,成绩突出,受到师生好评。一晃三年,正当他学习期满,准备到省城继续深造时,父母一再催他回家相亲完婚。在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他只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弃学业回家,在18岁那年迎娶了庆元县白柘洋村大户人家吴先熙的闺女吴银花为妻。此后,张立贵就在家中帮助父亲干农活,也做些小本生意,挑着花线、药品等,来往于庆元、景宁、泰顺3县与寿宁交界的乡村间。日子久了,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1933年2月的一天,张立贵挑着货郎担来到上东村。半夜,一阵狗叫声把他惊醒,起床一打听,才知是江西红军路过上东欲往龙泉县,想请人帮助带路。张立贵毕竟在县城读过书,胆子大,全村唯有他敢站出来帮红军带路。从上东经过寨后、江根、竹坪、左溪等地直往龙泉方向,他为红军带路10多天。这期间,红军战士给张立贵讲了很多革命道理,使他萌发了参加革命的念头。1933年4月,中共寿宁特别支部派革命骨干叶藩(叶贞福)到坑底一带发展红带会,在上东遇到张立贵。经过几次交往,叶藩觉得张立贵有文化,机灵、可靠、人缘也好,且思想倾向革命,就介绍他加入红带会,并指示他回欠坑村发展红带会。

  张立贵接受任务回到欠坑村,立即联系好友陈国瑜、陈国士、陈长济、张应库、张应林等,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宣传红带会口号,吸收他们加入红带会,然后以他们为骨干,发动全村16岁以上的男子共百余名都参加红带会,张立贵担任队长。他请叶藩给红带会队员讲课,请师傅教队员们练功学“法”,通过多种方法提供红带会队员的作战能力。这期间,他还配合叶藩利用亲朋关系到吴家畲村发展刘光长、刘光培等人为红带会骨干。通过他们的努力,吴家畲村很快成立了红带会。接着,他们与榅当洋的陈庆重、陈祥谷、陈祥庆、陈元顺、陈元利、陈必利等人联系,充分发动群众,使榅当洋村的红带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叶藩、张立贵的领导下,寿宁西门坑底一带的红带会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打土豪、筹财政,打开地主家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农民。张立贵机智勇敢,表现出色,配合叶藩指挥红带会队员英勇作战,以居高临下之势杀进敌营,消灭敌兵10余人,抢占了坑底北门敌军前哨阵地林山。当敌人大批援兵到达之际,他配合叶藩迅速组织队伍突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9月,经叶藩介绍,张立贵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担任区委书记

  1935年春,闽东特委从开展游击队战争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加强寿、景、庆地区的领导,先后派出福寿六、七支队到西区,配合坚持这一带活动的张立贵、陈庆重、郭敬登游击队开展对敌人斗争。此后,两方面部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镇反入手,在横塘、竹溪、南阳等地连续镇压了郭志林等20多个民愤极大的地主恶霸,攻打了坑底、泮洋等地的反动民团、省教导团、县保安队,革命声威大振。游击队还深入群众中宣传发动,节约伙食费帮助病灾群众,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拥戴。张立贵待人和蔼可亲,又写一手好字,群众很喜欢和他在一起。

  8月间,中共闽东特委在寿宁上地洋村成立中共寿景庆县委,并分别在上地洋村、新安村和庆元的官塘村、白柘洋村成立区委组织,张立贵任白柘洋区委书记。寿景庆县委根据斗争的需要,以第七支队为基础整编张立贵等另两支游击队,成立寿景庆县游击大队,叶藩任大队长,张立贵任副大队长,在叶藩、张立贵等的努力下,寿、景、庆边30多个乡村相继成立了村苏维埃政府,各乡村游击队、赤卫队、贫家团等革命组织蓬勃发展,县游击大队也由原来的50多人发展到170多人、80多支枪,革命斗争如火如荼。不久,叶藩任队长,张立贵任副队长。

  闽浙边界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敌人极大的恐慌。1935年10月27日,闽浙两省保安队配合敌五十六师属部疯狂进攻官塘、白柘洋苏区,大肆逮捕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仅白柘洋村就被捕42人。当时食住都是由“七部委”交通员吴先锦安排,米、菜由事务长吴先蕃、吴先春负责,吴志瑞派人送信联络,吴先治用祖传草药医术为游击队伤员治病。面对杀气腾腾的敌人,被捕的干部群众宁死也不说出游击队的行踪。在这次“围剿”中,敌人杀害了官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先模、白柘洋村党支部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胡正理、被敌人搜查出有给游击队派米派菜清单的吴先杰和为游击队伤员治病的吴先治,还抓走“七部委”成员吴志端、吴先振、吴先锦。张立贵得知这一消息火冒三丈,马上集合队伍要去救人。鉴于当时的局势,为保存革命力量,经叶藩分析劝解后,张立贵忍下这口气,亲自下山安抚被害人员的家属,告诉他们:“这仇一定要报!”1935年1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闽浙边的革命形势。刘英、粟裕、叶飞、范式人、陈挺、范振辉、叶藩、龚恒余、周汝春、叶全兴、许齐纂、李式春、王助、饶守坤等人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闽东独立师、闽北独立师、寿泰景庆县游击队云集闽浙边,活动于平阳、泰顺、庆元、松溪、寿宁、福鼎等县之间,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进行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张立贵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结合庆元、景宁一带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创建苏区、巩固游击区以及瓦解、收编大刀会等工作。

  (三)为民就义

  1937年初,为避开敌人对冈龙苏区“围剿”的锋芒,时在坑底榅当洋养伤的闽东特委领导人叶飞与范式人、阮英平研究决定将特委机关转移到大壑底。此后,寿景庆地区的革命斗争得到进一步加强。张立贵按特委的指示,一边抓好区委工作,一边配合叶藩带领营部战士打敌人,筹经费,开展统战宣传。1937年2月初,张立贵率部分战士在左溪一带活动,队伍行至中央处村时,遭敌三一一团二营五、六两连堵截。张立贵在战斗中负伤,转到白柘洋村养伤。不久,敌官塘乡自卫队长吴金铎(又名吴一平)率自卫队偷袭白柘洋区委驻地。张立贵急中生智,跳窗脱险。尔后,张立贵又率领战士们在白柘洋岭头与敌打了一仗。战斗中,张立贵不幸身负重伤。

  1937年4月,范式人率领革命根据地主力向宁德集结,寿泰景庆中心县委转移到寿(宁)政(和)边界。由于张立贵在白柘洋战斗中负伤,无法随部队转移,县委书记范振辉决定张立贵留在当地养伤和坚持活动。同年5月14日凌晨,国民党省保安团“清剿”部队派兵包围了欠坑村,抓走张立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及革命群众17人,并扬言3天后若见不到张立贵,便把所抓人质全部枪决,村庄全部烧毁。图片在这紧急状况下,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隐蔽在欠坑村水尾大墓林山寮养伤的张立贵不顾身上伤口未愈,准备出山请兵,营救被抓群众,却被叛变分子刘永高发现并通报敌人。驻扎在浩溪村的敌军得知这一消息,即派兵抓走张立贵,并很快押往斜滩保安团总部。

  敌人对张立贵百般诱骗,严刑逼供,张立贵宁死不屈。他为了能在死前再见家乡亲人一面,就对敌人说有枪藏在家中,愿意带他们去取。敌人信以为真,派兵押着张立贵到欠坑村。经过一番折腾,敌人没有从张立贵家中搜到枪枝,他们恼羞成怒,毒打张立贵,又把张立贵押回斜滩狱中,经过多次重刑审问,张立贵始终守口如瓶。敌团长赵琳看无法从张立贵口中得到信息,于6月初将他押至斜滩水尾,用“点天灯”(即用棉花裹身浇油焚烧)的酷刑杀害了他。张立贵牺牲时年仅27岁。

  (四)英烈的儿子

  张立贵牺牲以后,张家老小没了依靠,其妻也是吓得少言寡语,而革命形势依然复杂。张的姐夫担心再出事,劝立贵的妻子吴银花赶紧带孩子外出保命。经印浆村一亲戚帮忙,1938年正月,吴银花带着两个儿子从福建管辖的欠坑村,逃到浙江管辖的江根乡坝头村,与一吴姓人家共同生活。那时,大儿子张以璋7岁,小儿子张以安5岁。为了活命,吴银花将两个孩子改名换姓——张以璋改为吴其家,张以安改为吴其良,以避敌人来害。

  张立贵生前,曾带部下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中打倒寿景庆一带许多土豪劣绅。这样的对象,江根后洋村就有一户。张立贵牺牲后,这些恶势力又死灰复燃。1938年12月,一个大雪天,后洋村那个土豪劣绅的弟弟,脚绑棕毛,携带柴刀,悄悄潜入吴银花家,准备杀其母子三人,为哥哥“报仇”。进入吴家,因当时屋子里光线十分昏暗,看不到人,也听不到动静,他以为没人,反身欲出大院。被院内五六个老人撞见,看其打扮异常,知来者不善,遂谎称他这家人去江根了。那人出门后,老人们叫卧病在里屋的吴银花赶紧与孩子藏起来。那人追了一段路,见往江根大路的雪地上没有脚印,就又折返回来,气势汹汹地点了火把进屋寻找,见空无一人,方才恨恨离去。那时,村里男性许多都外出了,要是打杀起来,孤儿寡母必死无疑。

  1939年3月,本地有个厉害又正直的人物出面对后洋那家人讲,那两个小孩的母亲是白柘洋人,现在居住在坝头,后洋地处坝头与白柘洋的中间,要是敢害他们娘儿三个,就是自掘坟墓,有人会马上灭了你。那人听了,方才不敢再动手。

  哥哥吴其家(张以璋)自7岁离开老家欠坑村,直到土改后才又回村,同时名字也改回张以璋,2018年去世,享年89岁;弟弟吴其良(张以安)膝下二子四女,现年88岁,除1960年至1975年回欠坑村长住务农外,其余时间都是住在庆元江根坝头村。

    (编辑:范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