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桥位于庆元县百山祖镇三堆村尾,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1953年重修。全长24.64米,面阔4.90米,净跨5.86米,矢高6.45米,廊屋11间,系木平梁廊桥。
三堆村位于庆、景两县边界,1935年,红军挺进师第四纵队在这个村设立了交通站。这一年秋天,国民党反动军队大规模围剿浙闽边区的红军。10月13日下午,挺进师四纵队在景宁境内遭敌人重重包围,与师部失去了联系,抄山路撤退到庆元合湖三堆村经研究,纵队长王裔山、政委李凡林决定冲破敌人包围圈,向闽北根据地转移。在三堆村,红军向交通站吴思澄等人通报了目前面临的严峻斗争形势,因情况危机,部队必须离开此地去闽北,同时告诉他们尾追之敌马上就会到村里,布置交待今后工作,提醒他们注意保密。烧饭已来不及,吴思澄立即叫家人炒了几斗黄豆,装了几毛竹筒自家的红酒,让红军带在路上充饥;并,叫来吴思健、吴文资一同给红军带路,做向导,将四纵队红军安全带出万里林,给红军指点通向闽北的路线。为避免引起敌人怀疑,吴思澄等人匆忙与红军告别后回村。
红军离开不久,尾追之敌就赶到三堆。吴思澄等人在返村路上遇到已出村的敌追兵。当时已是夜晚,月光下,他们刚走到村附近就被敌军拦住,于是急忙把红军首长给的“片子”(即现在的名片)丢到田里,当时水稻即将收割,“片子”被搁在稻叶上。敌人用电筒一照,就找到了。吴思澄、吴文资当即被抓押回村。吴思健走在后面,见机转身钻进树林逃脱。敌人将吴思澄、吴文资绑在长条凳子上,每人身上压上一段三四十厘米粗的木头,两端各坐一个敌兵,两人惨叫一声,当场昏死过去。
第二天早上,敌人把吴思澄、吴文资两人押到合湖镇公所,分别绑在合湖桥头两颗柳杉树上,威逼他们说出红军去向,说出村里和附近一带还有谁是红军交通员。他俩沉默不语。吴文资,20来岁,一个文质彬彬的私塾先生,敌人认为可以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于是敌人先对年已55岁的吴思澄施以酷刑,想让吴文资害怕而招供。吴思澄看穿了敌人的险恶用心,一面对敌人说:“不知道!最多要命一条!”,一面用目光暗示吴文资:宁可牺牲自己性命也要保守秘密。吴思澄被敌人用刺刀刺割,一直折磨到傍晚,至死也不吐露红军机密。吴文资像叔叔吴思澄一样,意志坚强、宁死不屈。交通员吴思健脱险后,按照红军首长嘱托,将掉队的红军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用草药精心治疗,直到红军伤愈归队。后来,他到福建菇山隐居十多年,直到解放后才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