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逐梦小康·看大坑——盘活闲置资源 厚实“家底子”
2020年12月23日 09:57来源:庆元网 作者:记者 吴怡庆 通讯员 王燕珍 吴元杰

  田地闲置,村内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原濛洲街道大坑村是我县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薄弱村之一,2017年以前,大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2000元(来自荒置的大坑小学校舍出租)。

  如今,曾落后的大坑村却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建起绕田而行的6米村道,合理利用大坑村150多亩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农田、菌菇大棚,2019年,便成功为村集体创收10万余元,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且逐年递增。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原大坑村村委会主任吴元忠感慨地说,短短几年间,这个提起来曾让人直摇头的薄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仅仅去年,便有多个村先后登门“取经”。

  一个攻坚难度较大的薄弱村,何以后来居上?

  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大坑村将村集体增收作为新一届村两委参选人的一项竞职承诺,将实现村集体增收作为最重要的大事要事来抓。

  村两委干部上任后,街道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摸排村情,通过走访座谈、把脉问诊,梳理各类问题对集体资产进行大盘点,对村里所有可利用的资产、资金、资源登记造册,并将调查结果公布到“三务”公开栏中,村民可随时查阅。

  通过排摸,村三委决定,对村内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拟定对大坑溪防洪堤进行修建,对闲置田进行平整,并计划开一条绕田而行的6米村道。

  村庄发展,思路是关键,行动是基础。有了思路,村干部说干就干,争项目、跑手续、调纠纷同步推进,“为了让村民信服,村干部纷纷带头,我也主动捐献自家田地300余平方米,与他人置换,用作田道开路。”吴元忠说,村民们看着村干部带头,顾虑逐步打消,工作局面也逐渐打开,近3公里的绕田村道于2017年破土动工,并实现政策处理未花一分钱。

郑承春 摄

  闲置土地盘活后,村三委又马不停蹄致力于在平整土地上搭建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借着“消除薄弱村”的东风,大坑村三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争取建立县级标准化食用菌大棚示范点,一方面,“包装”后的土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打造示范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大坑发展,这个小村庄自此逐渐热闹起来。

  去年以来,大坑村将全村农户分散承包的15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承租倒包给香菇种植大户搭建菇棚,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基地。租金按每亩每年1200斤稻谷计算,承租合同定15年,10年后每亩增加200斤稻谷,价格按国家收购价计算。村集体收取租金的20%,农户收取租金的80%。农户再到食用菌基地打工,摇身一变,成了为自己打工的工人,躺赚租金又增加打工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零星成板块,土地变基地,农户和村集体双赢,取得良好的强村富民效果。这一创新机制成为了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示范。 2019年,大坑村与黄象村调整为大塘源村,村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土地平整,建标准农田,吸引了不少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大塘源村党支部书记叶忠良介绍,目前,土地租赁合同正式签订,成功为村集体创收近10万余元,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

  如何让富民强村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在鼓励村民发挥创业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该村依托村级工业园区主平台,着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入村,正所谓一手抓培植一手抓招引,内培外引实现发力带动。

  “随着绕田村道的建设以及濛洲街道大坑道路改建工程的推进,这里的交通将会越来越便利,在街道和村干部的招引下,我在这里要了块地,盖了大棚,建起花圃。”城东花圃负责人介绍,花圃的建设,让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该村确定“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农旅结合”为发展理念,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化、标准化的食用菌产业,推动农旅结合,创新大塘源村乡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我们将围绕打造县内近郊最大的香菇生产文化村的目标,聚焦发力。”叶忠良说,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目前,村里还有50多亩闲置土地正在流转,下阶段,村干部将借助街道、县级平台,向全县招租标准化食用菌大棚,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相信大塘源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编辑:范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