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吃住行在庆元—— 寻味舌尖上的乡愁
2020年12月14日 09:54来源:庆元网 作者:任日鑫 叶嘉鹏 鲍圣慧

  “故乡不在任何地方,它只在你回想时,从舌尖上醒来”,食物是有记忆的。寒风萧瑟,天气愈发冷了下来,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美食便成了人们冬日里的慰藉。一缕缕乡愁总是能通过食物传递到人们心里,那种味道一经品尝便永留心间。在庆元,没有什么能让游子们留恋,除却那一道道家乡特有的美食。

  庆元油菜火锅

  历经寒冬,要有两样东西加持,一样是秋裤,一样是火锅。

  除了开遍大街小巷的川味火锅,独具小城特色的、带有庆元地方美食文化的油菜火锅值得一尝?

  一道以油菜为主的火锅,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开遍大街小巷,为人们所青睐的呢?若说是火锅,倒不如说是干锅,油菜火锅除了油菜之外,还添加五花肉、冬笋、香菇……加以酒糟的调配,便成了一道独具庆元特色的菜品,简单朴实,散发着小城味道。

  绿油油的庆元油菜、黄澄澄的油豆腐、软弹弹的香菇、白花花的笋和五花肉,在酒精炉灶的烧灼下咕嘟嘟冒着热气,又红又香的酒糟洒在锅里,这才是庆元油菜火锅的灵魂啊……能卖正宗庆元油菜火锅的小店大多是不起眼的。吃火锅就要去最具烟火气的小店,五六张桌子,挤满了人,店面撑得满满当当的,屋外散着寒气,屋内冒着热气,人们一碗一碗添着米饭,油菜火锅彪悍的气息,也能跟东北铁锅炖争个不相上下了。

  油菜锅虽小,却是极为大气的存在。在酒精火炉的猛烈之下,要有着足够的分量才不会被烧焦,一锅三碗饭不在话下,再配上浓浓的米汤,这一顿,知足。

  黄靛牛肝菌鸡汤

  作为生产菌类的小城庆元,黄靛牛肝菌是庆元特有的牛肝菌品种,清炒牛肝菌更是“庆元十大碗”之一。

  黄靛牛肝菌又叫“黄靛菇”,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其香味浓郁、口感细腻脆嫩、食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浙江省最名贵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寒冷冬日,庆元人喜欢用牛肝菌搭配鸡鸭炖汤,加上红粬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香味儿回荡在整个房间甚至飘向隔壁。

  煮好的鸡汤色香味俱全,可以一直煮,浓浓的牛肝菌味儿越来越浓,一餐吃不完的鸡汤还可以用来煮面条、煮馄饨,倒入热好的鸡汤鸡肉,越是简单越是能品出最原始的自然之味。

  黄靛牛肝菌的粗蛋白、矿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低,是一种高蛋白、高矿物质、低脂肪的食用菌。黄靛牛肝菌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含有多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高含量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赋予了黄靛牛肝菌更加鲜美的口味,而赖氨酸和精氨酸则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乌米饭

  庆元的三餐江湖,总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从早餐便开始吃起米饭的庆元人,有着些独特的饮食习惯。对于米饭,庆元人更是情有独钟。

  小城万家炊烟起,一碗乌米饭飘香。甜乌米、咸乌米,传承了千年的乌米饭,如今在庆元的街头巷尾依旧是让人惦记和怀念的味道。每一样食物,都有着它们独特的存在与故事,关于乌米饭,同样也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寓意,例如庞涓害孙膑、目莲救母,杨金花救杨文广……因一碗乌米饭的存在,让故事的结局得以圆满,这样的食物本身便寄托了太多美好。

  闲暇时候,庆元巧妇们便开始洗手烧制乌米饭,为一时嘴馋,也为一份浓烈的乡愁,乌米饭香气飘荡在街巷中,不知又勾起了多少人的故土乡愁。一碗来自深山的乌米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道自然工序,上山采摘乌稔叶,经过庆元巧妇们细致的手艺,软糯香甜的乌米饭出锅,黑得发亮,香的沁人。

  乌稔叶是乌米饭的关键原料,去老叶、留新叶,将叶片切碎放入盆中,将其搓烂,滤过汁水,把糯米放入乌叶汁中浸泡,时间越久,颜色越深。将“染色”后的米放入蒸笼,蒸好后放入白糖、配料炒制出锅,香气逼人的乌米饭便新鲜出炉了。

  蒸熟后的乌米饭颜色青黑,一粒粒乌米晶莹透亮,咬一口在嘴里,香润可口,松软甜糯,携带着植物特有的清香,咽下后,口中仍留余香与甘甜,味蕾瞬间找回浓浓的乡愁。一碗乌米饭散发出的阵阵米香,是乡愁最精准的诉说。乌稔叶的香气早已沁入到了每一粒米饭当中。清晨,制作一个乌米饭团,加些酒糟、小菜,加根火腿或是油条,舌尖上的清香软糯,这样一顿早餐能开启一整天的满足感,最质朴的味道总能令人铭记许久。

  乌米饭,常常是夏日里的可口食物,但是好吃的东西,人们总有办法存留四季。爱吃乌米饭的人们,总是习惯做好后囤上几包,甜的或是咸的都留一点,放到自家冰箱里,想吃的时候出来蒸熟,还是一样的香甜。加些配料,香菇丁、玉米、豌豆、花生……点缀其中,别有一番风味儿。

  如今的食物已不再是单纯的食物,一餐饭,三五人,浸透了人间烟火,诗意满满。

    (编辑:范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