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农民甘全美收养“脑瘫弃婴” 悉心照料21年如一日
在荷地镇半路村,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特殊“父子”:一个是命运多舛的7旬农民甘全美,一个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23岁脑瘫儿甘成文。21年前,非亲非故的他们相遇,从那时起,命运就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
“有了儿子,家就像家了,生活就有了欢笑。”
“你叫我一声爸爸,我就疼你爱你。”“孩子,我替你唱歌,敬爱的男妈妈,你为我怜爱,我虽不会走,不会讲,您不要悲哀……”走进甘全美家,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歌声传入耳边,让人眼里不禁泛起“涟漪”。
见到甘全美时,他身穿着一件蓝色长袖,脸上虽已布满了皱纹,但精神很好。如今年过古稀的他用粗犷的手、真切的情、细腻的心,抚慰、滋润着他的“宝贝”——患有脑瘫的儿子,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7000多个日夜。
老人虽名为“全美”,寓意十全十美,可是,命运却接二连三地跟他开起了玩笑。
“我12岁时,父亲就饿死了,后来母亲也失明了,为了照顾她我放弃了教师的工作。我28岁时,母亲去世了,此后就只能与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甘全美哀叹道,当同龄人都当爷爷了,他才好不容易把一个带有两个孩子的寡妇娶回家,但当出生仅4个月的女儿夭折后,妻子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走了之。
回首自己的坎坷经历,甘全美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直到收养了一个先天性脑瘫儿,他才觉得生活有了希望。为此,甘全美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成文”,寓意长大后成为有文化的人;同时,还特地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宝贝”。对甘全美来说,儿子虽是大伙眼中的脑瘫弃婴,但确是他的宝贝。
回想当初把孩子带回家时,耳边总是传来叽叽喳喳不好听的言论,周边没有一个人赞成他的做法。“你就是一个傻瓜。两岁都还不会说话、走路的孩子抱回来干嘛。”“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说起这个,甘全美摇摇头,他不赞同大家的说法。他说:“有了这个儿子,家就像家了,我也就从妻子离家出走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在甘全美眼里,虽然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但这个小生命的出现,给他孤苦的生活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希望,他觉得自己有伴了,干活也带劲了,生活也有了欢笑。
“只要孩子能早一天康复,我多乞讨一天都乐意。”
听闻甘成文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事后,村民们都好心劝甘全美放弃。“你口口声声叫他‘宝贝’,你以为他真的是宝贝啊,早点放弃他吧,讨个老婆,再生一个多容易。”每当村民这样说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的甘成文就只会对着甘全美笑。
“在大家看来我就是笨蛋,我的孩子虽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但他就是我的‘宝贝’。”甘全美心酸地说,“养他确实是有负担、有顾虑、有忧虑,但是我也一直在劝自己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说着说着,甘全美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怎样都要带儿子去看病。
为了给“宝贝”治病,农闲时,甘全美就带着“宝贝”四处寻求帮助和求医问药,甚至顶着别人的嘲讽带着“宝贝”上街行乞。
2000年-2005年的冬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甘全美都会推着残疾车,带着“宝贝”沿街行乞。“今天大雪纷飞,我背着三个麻袋的被子、衣物和日用品,又要推着残疾车,真是寸步难行啊!不过,这几年下来,我知道‘慈善’二字值千金,只要‘宝贝’能早一天康复,我多乞讨一天都乐意。”这是2005年大年初四晚上,甘全美在杭州一个廉价旅馆写的一篇日记。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去住旅馆时,甘全美说,“冬天冷,怕孩子冻着,而且孩子小,怕丢了。”看着甘全美对一个非亲非故的孩子那么上心,记者那不争气的眼泪又在眼眶中打转。
21年来,甘全美辗转各个城市,还特地去郑州、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但都因为孩子太大没法医治、同时费用又高而不得不半途放弃。求医路上,面对路人不解、疑惑甚至嘲讽的目光,甘全美没有停下脚步,他凭借着内心的信念,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每当孩子笑嘻嘻地看着我,就能卸下一身的疲惫。”
看到甘成文的时候,他刚好趴在窗台上,手上摆弄着两个营养快线的瓶子,身体看上去与正常人并无二样,但人看起来比同龄人稍微成熟了点,不像是23岁的样子。
另一边,甘全美正忙着给甘成文做午饭。“今天给‘宝贝’做什么好吃的?”记者走进厨房问道。“他喜欢吃泡面,就给他煮一碗面。”看着甘全美劈柴、烧火、洗锅、做饭,一切都那么娴熟,但这背后的心酸只有甘全美自己知道。
“平时‘宝贝’最喜欢吃泡面和喝营养快线了,我每半个月都会去镇里一次,给他带好吃的回来。”说到营养快线,记者顺道问了一句,“他手里摆弄的营养快线是干什么用的?”“这个是他的玩具,我看到他喜欢拿着它玩,就拿根线把两个瓶子绑在一起。”甘全美说,这个玩具就像钓鱼一样,有了这个玩具,他在家里就不会无聊,也能安心在家等自己回来。
21年来,甘全美真的把“宝贝”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来疼爱着。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自己从来舍不得吃,都要省着给“宝贝”吃。家里没有女人,甘全美既当爹又当妈。“宝贝”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好几身衣服,每餐光是喂饭就要喂40多分钟。每天早上,甘全美都要早早起来做饭、洗衣服。下午则去地里干活。晚上,“宝贝”经常又哭又叫,尿床了又要换裤子换床单。
74岁的甘全美,看着比同龄人明显苍老许多,岁月的伤痕早已爬满了他的额头。
“全美照顾这个孩子真的非常尽心,他非常关心这个孩子,饭要一口一口、一点点喂给孩子吃。为了照顾这个孩子,他有时很难顾及山上和田里的活,只能专门在家照顾孩子。”村民胡发喜说,看着甘全美那么辛苦,她有空就会过去帮他做饭或帮点小忙。
为了照顾“宝贝”,瘦弱的甘全美累得够呛,可他从来没有把“宝贝”当作负担。相反,他和“宝贝”的感情与日俱增。“当我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宝贝’虽不会说饿也不会叫爸爸,但他会笑嘻嘻地看着我。”甘全美笑着说,每当这时,他也就卸下了一身的疲惫。
时钟指向16时,到了父子俩外出散步的时间,甘全美告诉记者,平时“宝贝”一直呆在家里,怕他太闷,他都会抽出时间,推着他去看看家门口的风景……
“唯一的遗憾是孩子没有妈妈。”甘全美说,自己也希望给孩子找个妈妈,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希望也越来越渺茫。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多活一天,这样才能多照顾“宝贝”一天。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也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忙继续照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