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读书散记
2019年12月24日 09:19  来源:庆元网  作者:青萝 

  多少次下决心要好好读书了,多少次都没有践行。小书架上一排书已经孤寂地站成了斜体,落满尘埃,甚至有的都尚未拆去塑料封皮。我买书原本不是拿来摆设的,尽管屋贫书为饰,墨香也醉人,但本意是为了要读它才买的,谁知很多书自进家门以来,事实上只充当了摆设。那么,是不是该好好把架子上的书先看了再说呢?

  太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随园主人说的很对“书非借不能读也”,以前从图书馆借书,有归还期限,虽不能每本读完,也读了十之七八,并且还书之日自然而然会再借几本,如此,一年下来,总也能读下几本的。而且因为图书馆藏书丰富,略览的时候不会局限于某一类,可能会涉猎更加广泛。但对于家里买来的书,本就据兴趣而买,类别单一,何况往往长年甚至数年不去翻阅,偶尔翻看,也是兴之所至断章截句,能通读者已少,更遑论熟读了。几年下来,日感自己“面目可憎”。

  那么,冬天蛰居,没有阳光的日子,读书也是一件可以让人温暖的事吧。

  记得小的时候,家境困窘,再加上偏僻山区路途不便,买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年到头在山里摸爬滚打的父母,能够供养我上学,就已经不容易,再无能力关照到我的精神食粮。所以对书有种天然的饥渴,从识字开始,课本自不必说,不但语文课本全书能背诵,就连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等也常常诵读,甚至每天还背诵学生守则,语文书上不仅仅背诵课文,连基础训练、单元测试等等也去背,后来学习了查字典后,识字数突飞猛进,课本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但凡有字的片纸都不放过,不仅读糊墙壁贴屋顶的报纸,还读买农药化肥买任何东西的包装盒说明书。因为资源极其有限,养成了慢慢读,深刻记忆的读书方式,直到现在都改不了了。后来老师从村里早期的图书资料里找到几本书,送给了给我,我如获至宝,利用暑假时间,一边打棕线(就是把棕榈树上剥下来的棕抽丝摇成棕线。棕线用来制作棕板床,是当时我们农村老弱妇孺的一项重要副业收入),一边读完了《一千零一夜》《中国短篇小说选》(60年代出版的)等几本真正意义上的书。再后来上了初中,课本增加,还能从老师处借得三两本课外书,甚至有时可以去老师办公室浏览一下报纸或者杂志,课外的知识才开阔起来,但是仍然极其有限,心中那种拥有自己喜欢的书的向往丝毫未变。初三时有一次参加全县普通话大赛,得了第二名,兴奋地跑到新华书店,买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今晚入梦》,一本比巴掌稍宽的小散文集,定价两块五——用了我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零花钱。回家后用旧报纸仔细包上封皮——我对书本都是爱惜的,从小开始课本每年包上封皮,不撕页,不卷边,不涂鸦,不皱折,用久了空白处出现黒痕还会用橡皮仔细擦干净,书页翻旧,依然整齐,一个学期读完,拆去封皮面目如新——从序言开始每篇都精读了数遍。再再后来,高中开始,一方面课业增加,课外时间少了,另一方面却是有书读的机会多了,竟渐渐没有了原先对书的那股痴迷。当时同学中暗地里流行看言情武侠等通俗小说,我一是因为速度跟不上,二是看了两三本也觉得没意思,所以虽然偶尔能上新华书店,或者小书摊,但是看书的欲望渐减。

  近年来辗转迁移居无定所,买书看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搬家却令人生畏。好在如今递送业务便捷,即使不用来回搬运,也可随时就地重购,但是往来搬运或者一再重购的书,毕竟是少而又少的,往往随带几本,其他听天由命罢了。所以虽然几年来屡屡买书,手头可翻读者竟寥寥!遗憾的是就此寥寥数本,也未能竟读。

  为什么总是要难以得到的东西才越发诱惑呢?为什么总是宁可大把时间上网或者看肥皂剧,却总是说没有时间看书呢?为什么不能如以前般从头至尾认认真真看一本书呢?浮躁之心几时能休?

  最近两次都是从网上购买的,发觉比书店便宜不少,比之于吃穿用品,买书还是相当实惠的事情。可是买了不看,不但一点不实惠,反而增加很多累赘。那么,看书吧,不为黄金屋颜如玉,也为这清冷的冬日,为这静默伴随毫无怨言的忠诚,甚至只为这纸张翻页时的窸窣之声堪比天籁,为一杯咖啡或者茶水捧在手心时的聊以为伴。

(编辑:周爱琴)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