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为后人守住西洋殿
2019年11月07日 14:43来源:庆元网 作者:记者 谢力

——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菇神庙会代表性传承人王家武

  说起西洋殿,庆元人最熟悉不过,这座为了纪念香菇始祖吴三公而修建的殿宇,承载着菇城子女对香菇始源的思绪。穿梭楼阁间,时常遇见一位叫王家武的老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七十年来他与西洋殿的故事。

  见到王家武时,正巧乡里干部在西洋殿筹办商讨今年香菇节相关事宜,他将我们带到侧边的厨房门口如数家珍般开始回忆。

  “西洋殿规模原来远不止此,过去比这大多了。”指着厨房的旧地基,王家武说,从小,老一辈总是告诉他,菇民们建造菇神庙不单是为信仰而建,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它来联络菇民。文化大革命期间,塑像和殿宇遭到不少人破坏,这让从小就在西洋殿河畔玩耍的王家武愤慨不已。他和村里的一群伙伴守在殿中,看到有人破坏就前去理论,有时甚至动武,最终,西洋殿主体被保存下来了。

  文革过后有了第一届菇神庙会,由20多位本土演员现场搭台,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曲,获得台下阵阵掌声。连续三天的演出,不仅有本县的菇民,还有周边县市的菇民也赶过来参观菇神庙会。

  有了第一次的好评,随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六至十九,菇民们都举办菇神庙会,在这期间,技术交流、联络菇民、演戏作乐、欢庆丰收、练拳习武、会亲访友等都成了庙会不可缺少的活动,所有活动都为翌年菇民的动向奠定基础。

  1995年,县文物管理局招聘文保员,得知情况后的王家武前去报名。当知道自己入选时,这可把他高兴坏了,激动地一整夜没睡着。

  “做了文管员,那就是每天都和西洋殿捆绑在一起。”王家武说,除了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外,看见经受风吹日晒的殿宇老旧,他还多次前往文物管理部门协商,希望能够进行修缮。在他的坚持下,1995年前后,西洋殿开始进行翻修。

  随着菇神庙会的名声越传越远,每年庙会前期都是王家武最为忙碌的时候。庙会开始的前一个月,王家武要与理事们开始联系戏班子,敲定帮厨人员。庙会开始的几天里,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搭戏台、烧火、做饭、煮菜、打扫,每个岗位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多年下来,王家武对这份事业的专心用心被村们看在眼中。2006年,在西洋殿用民集中推荐管理组织进行选举时,他高票入选西洋殿管理小组组长。自这起,王家武无论是过年过节都住在殿内,一住就是十四年。

西洋殿 姚家飞 摄

  这些年,王家武也获得了不少荣誉。2007年,“菇神庙会”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他成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菇神庙会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又被评为第一批庆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菇神庙会”代表性传承人。

  新一届的香菇节到来,王家武又将为了节庆忙活开来,看着节庆越办越好,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在庆元香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西洋殿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伴随着我成长,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都管理下来了,以后更要管理好。”今年已经70岁的王家武走过岁月长河,任万物变化,于他而言守住西洋殿的初心永不变。

    (编辑:周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