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新菇农刘庆福:“百菇园”不断成长 食用菌王国不断壮大
2019年10月30日 09:15来源:庆元网 作者:记者 谢力

  十月,赶着灰树花生长最为繁盛的季节来到黄田镇葛田村。龙庆高速通车后,葛田村老省道上的车流减少,秋韵静谧地在这弥漫着,精谨细腻的“百菇园”为这条省道再添一抹秋收色彩。

  相比这座藏满“珍稀宝物”的“百菇园”,记者更想探访的是背后的“园主”。小圆眼镜、蓝牛仔裤、高筒雨鞋,初到百菇园遇见“园主”刘庆福,这真是大众心中的“园主”形象。至此,记者跟着刘庆福走进“百菇园”,了解他是如何从大学毕业回乡扎进电商蓝海,再屡次转变经营思路,直到精心培育小菌种,探索他十余年的浇灌故事。在他看来,这十余年其实是“百菇园”不断成长、庆元这个食用菌王国不断壮大的十余年。

  大学毕业回乡

  扎进电商“蓝海”

  2005年,就读于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刘庆福,思考着如何能够将家中的香菇卖到杭州。很快,他开始尝试在学校附近售卖香菇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时间一晃到了2008年,刘庆福大学毕业,对回家还是留在杭州就业犹豫不决。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刘庆福选择了留在杭州创业。创业之初尤为不易,启动资金就成为摆在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四处向亲戚朋友筹钱,刘庆福终于在杭州勾庄批发市场盘下店面,做起了庆元农特产品批发,并开通了线上销售。

  当时,正是庆元食用菌进入电商的黄金期。在庆元老香菇市场、五都村、中济村等地,不少与刘庆福一样的淘宝C店一时兴起,都采用自营自销模式,走出了一条电商致富路。

  “产品的质量决定了市场,庆元农特产品物美价廉,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杭州经营的两年多以来,刘庆福看到了食用菌市场的广阔前景,但也意识到这样“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不能长期保障农产品质量。

  2011年,他毅然回到老家庆元,打算从食用菌生产源头抓起,保障产品货源质量,让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以此全力进军电商“蓝海”。

  屡次改变思路

  最终建设基地

  回乡创业的前几年,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刘庆福大力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与菇农签订包销协议,承诺高于市场收购价,并且以“保底价”作为保护价,引导菇农自觉按标准生产优质食用菌产品,建立起了香菇、黑木耳、灰树花等十多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起了80多户示范户。

  但好景不长,2014年以后,食用菌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这导致普通菌类价格低廉,利润极其微薄。刘庆福便决定转变思路,另谋出路。得益于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高端、珍稀食用菌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自己没有基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与农户合作。”刘庆福说,当时手头上积攒了一些对食用菌要求较高的客户,带着客户的种植需求找到农户寻求合作时,农户却难以理解客商提出的种植需求,最终合作告吹。

  于是,刘庆福再一次调整运营思路,决定自行搭建食用菌生产基地。2016年,通过流转土地,庆元县禾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挂牌,“百菇园”成立,刘庆福当起了“新菇农”。

  虽然父母都是菇农,从小也在做菇的环境中生长,可是如何做好菇还是难住了刘庆福。他虚心向食用菌专家、老菇农请教,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探索出了一套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流程。目前,基地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实现半工厂化种植,雇佣生产管理人员二十多人。

  适应市场需求

  专注小菌种培育

  “看中‘百菇园’的灰树花清洁度高,每一朵灰树花都没有泥土残留,大小控制均匀,非常受市场欢迎。”采访当天,正值一批来自香港的客商考察洽谈灰树花订单事宜。香港官燕栈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志明说,如果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每年的需求量将近二十吨。

  自从建立起“百菇园”,定位就是走差异化发展,大力推广栽培珍稀小菌类,这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刘庆福说,就以灰树花为例,目前国内种植的区域少,珍稀食用菌的市场缺口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就在葛田、双沈、荷地三个基地生产菌棒八十万棒左右,利用海拔差生产、存放,保障全年都会有鲜菇上市。

  除了灰树花,“百菇园”内还种植了猴头菇、黄金菇、羊肚菌、竹荪、木耳等食用菌。据刘庆福介绍,小菌种生产季节性强,容易出现旺季难销问题,因此要把产品销售放在与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今,刘庆福忙着奔波于上海、江苏等地,积极对接消费群体,了解客户需求,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积极探索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电商销售等模式,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产销对接。对于未来刘庆福认为,“订单式”的精准服务必将成为“百菇园”核心竞争力。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