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左溪镇青竹村10多位品学兼优的学子,除了领到青竹村慈善爱心基金会统一发放的奖学金,还收到了由基金会副会长毛时敏成立的奖学基金额外“奖金”。
毛时敏奖学基金每年以该村奖学标准的50%发放给该村品学兼优的学子,并与村慈善爱心基金实行同步申请、同步审批、同步发放。
今年暑期,我县成立的百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和青竹村一样,通过各类活动,掀起了慈善爱心奖学助学新热潮。
2012年,青竹村先行先试,创立全县首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开启了一条村级全新的慈善公益之路。6年来,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照亮菇乡大地,温暖千家万户,104个行政村近10万菇乡群众凝聚菇乡大爱,成为了一幕幕善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成为幸福的分享者和传播者……
陌上花开 万紫千红
青竹村是一个离县城70多公里的偏远小山村。一块长寿牌匾、一个红包、一顿温馨聚餐、一份份爱心礼物、一条暖冬棉被……每年重阳节和春节,是青竹村爱心慈善基金会代表回村“探亲”的日子,也成为了留守老人期待和暖心的日子。
2012年9月26日,这个由村民自愿“众筹”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青竹慈善爱心基金会成立。
“摸着石头过河,一切的动力都源于一颗大爱之心!”通过广泛的宣传,群众达成了共识,在短短3个月的慈善公益“众筹”中,参与捐款人数1820人次,占村总人数95%,募捐基金51.2899万元。
“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其本质是农村(社区)民间的互助互帮慈善爱心组织,通过实行“一级法人、三级管理、全民募捐、普惠村民”的原则进行管理,基金主要用于本村(社区)尊老敬老、奖学助学、扶贫帮困及其他慈善公益事业等。
作为我县首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会,这一颗慈善的“种子”为我县开拓农村慈善领域提供了重要经验。一时间,斋郎村、濛淤村、姚村村等先后成立“村级慈善爱心基金”。
随着该项工作不断得到县里重视,2014年,庆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庆元县开展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工程竞赛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了启动实施100个行政村级慈善爱心基金的工作目标。此后,全县各村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慈善之花簇拥绽放。
2018年初,县委书记蓝伶俐就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八大行动”的工作要求。在乡村善治大行动中,她指出,“要鼓励和支持村级慈善组织创成100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有序开展尊老、奖学、帮困活动。”同年,将“创建百村慈善爱心基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力点,推动乡村振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年,我县以创建百村慈善爱心基金为目标,齐心协力,不折不扣地推动工作落实,完成28个村的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创建工作,累计村数达104个,基金总额达1000多万元。19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全覆盖。其中,淤上乡、五大堡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县少数民族村实现全覆盖。
敬人之老 抚人之幼
村级慈善爱心基金设立之初,主要开展尊老敬老、奖学助学活动。有的村基金基数比较大,开展的慈善爱心活动就更为丰富;也有的村通过其他形式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能和老乡说说家乡话,聊聊家乡事,比过年还开心!”生活在社会福利院的百山祖镇三堆村85岁五保老人吴式冯,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得到全村人的惦记和挂念。
在一次慈善爱心敬老活动中,村干部得知老人生病需要护理时,一条为老人“众筹”护理费的倡议在村里的微信群传开。
你出100元,他出50元……村民们纷纷献爱心,一个小时不到,为老人筹到了5480元护理费,将“小三堆、有大爱”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人心里。
这样的感人故事只是众多慈善敬老活动中的一个。村级慈善爱心基金通过开展敬老、奖学、帮困、探亲等活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在活动中,有些村的慈善爱心人士还解囊相助,捐钱捐物,让慈善爱心活动锦上添花,一次又一次温暖了受助者,感动了村民。
截至2018年底,全县各村级慈善基金累计开展敬老活动390次,敬老27600余人次,发放敬老款197.3万元;累计开展奖学活动185次,奖学1150余人次,发放奖学款128.65万元;累计开展帮困活动136次,助困1200余人次,发放帮困款69.55万元。6年来,累计受助人数达3万人次。随着2018年度新增村级慈善基金的有效运转,2019年的爱心慈善活动将会有“井喷”式展开,大爱情暖千家万户。
人人慈善 户户参与
2013年,百山祖镇斋郎村慈善爱心基金成立。基金成立当天,杭州、丽水、温州、龙泉和庆元的父老乡亲相继集聚,共同为基金的资金做努力,当年筹集本金达到了41.8万元。6年来,累计利用基金利息26.83万元开展敬老、奖学、帮困活动,其中,敬老371人次,发放9.14万元,开展奖学54人次,发放7.48万元,帮困48人次,发放10.21万元。
2017年,利用基金年会的时间,300多名村民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为“慈善斋郎”再发力,一个小时不到,现场捐赠资金11.65万元。
“这600多元钱是我的一点爱心!”在募捐现场,有一名特殊的群众,她就是残疾人吴火菊。2008年为了火海救人,自己家被烧为灰烬的救人英雄,成为浙江“十大最感动您的民工”“浙江省自强模范”。
600元,对于一个身患重病并残疾的吴火菊来说,需要一个月日夜加班做“来料加工”才能赚到手,但为了将慈善爱心代代相传,她觉得自己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
正如当年吴火菊火海救人感动万人一样,在慈善爱心基金募捐“众筹”中,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张张微笑的脸庞,都充满了向善的力量,全民参与,让崇善深入人心。
在104个村中,不少村捐款人数达到90%以上,达到户户参与捐赠、人人知晓村级慈善爱心基金。此外,在创建过程中,爱心人士不断涌现,还创建了如黄田姚村蔡焕镜慈善爱心基金、左溪青竹毛永宝慈善爱心基金等个人冠名基金13个。
在104个村级慈善基金中,共有近5万人参与基金募集,本金总额1000多万元。
春风化雨 爱润菇乡
村级慈善爱心基金不仅是发展农村慈善爱心事业,更重要的是集聚一批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勇担当的慈善爱心人士,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太感人了,荷地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凝聚力。”2018年12月,正是荷地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迎考”的日子,荷地村全体村民为了美化家乡,全员出动,自发义务参与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
过去两年来,我县各地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依托慈善基金活动为载体,政策解读、纠纷处理、乡风文明等工作同步进行,群众成为了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主力军。
荷地镇石木下村,2006年遭遇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老村虽然没了,但村民崇德向善的力量还在!”2018年,石木下村慈善爱心基金成立后,在乡贤、群众的提议下,该村将计划编写《石木下的故事》一书,让大家铭记乡愁,留住向善的本真。
6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村慈善,凝聚“向善”正能量,将村级慈善爱心基金打造成慈善品牌项目。2014年,建立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已被省委宣传部列为文化礼堂建设村操作手册进行推广。左溪镇青竹村、百山祖镇斋郎村、屏都街道菊水村荣获了省级“慈善村”称号。
在全县创建村级慈善爱心基金的浓厚氛围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人才、乡贤等积极参与,为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