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里有6台可装载128块香菇筛子的新型烘干机,相比过去传统烘干设备直接提升了数倍,一天就能烘出2000多斤的干菇。”日前,在屏都街道宏鹏家庭农场里,负责人胡惟鹏告诉记者,农场占地百余亩,年生产香菇100万棒,机械化烘干设备配备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约了人力。
新型烘干机最大的优点是烘干速度快,烘干快,能在短期内烘干更多的鲜菇,这样才能避免新长出的鲜菇因来不及烘干而造成菇面变大变薄、品相变差、价格变低的不利情况出现,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菇农效益。
据了解,食用菌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产值占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当下,这个产业却随着人口城镇化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劳动力缺乏、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
对此,我县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推广菌棒工厂化生产,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菇农增收、菇业增效。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菌棒工厂化生产项目76个,实现了菌棒工厂化生产全县域覆盖。
拌料、装料、扎袋是菌棒生产的重要环节,且劳动强度大,我县通过示范推广,已将流水线作业模式引入到菌棒袋拌料工序。
“我这里的菌棒袋拌料工序于2014年投入建设了流水线作业模式,2018年冬在扎口环节上进行技术升级,总的算下来,一年人工费大约可节约10万元。”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高说,流水线将生产过程专业化分解为配料、拌料、套袋、装料、扎袋、叠棒、灭菌等环节,拌料、装料、扎袋等环节由机械替代人,不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生产出来的菌棒更扎实,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地也具备了更强的生产能力。2018年,叶高除了为自己基地生产菌棒40万段外,还生产了60万段的菌棒进行售卖,通过栽培香菇和售卖菌棒,基地2018年总产值达330万元。
“通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推广,我县菇农户均生产量从2012年1.3万袋增加至2018年的2.8万袋,极大地提高了菇农食用菌生产能力。2018年,我县香菇栽培规模7560棒,干菇产量6498.5吨,全年庆元香菇市场交易量4.3万吨、交易额25.96亿元。”县食用菌管理局副局长叶晓星表示,我县推出菌棒工厂化生产,实现了“机器换人”,不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菌棒质量,还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了菇业增效、菇农增收。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食用菌生产装备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推进食用菌生产机械化进程,深化食用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