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正文
吴育仁:不为名和利 一心做公益
2019年02月26日 09:48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陈惠珍

  连日来,吴育仁总是拿着一把小铁锤、几枚铁钉,在濛洲街道同济社区找凳子,看到坏了的凳子修一修、补一补,这样的修补工作,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

  吴育仁今年86岁,他修补的凳子是他为社区亲手建造的,散布在社区的路边和角落,供居民休憩使用。

  “2009年搬到同济新村居住,刚来同济时,发现社区里供大家坐的地方很少,我就想着做些凳子放在路边给大家坐。”吴育仁表示,有了想法,他就回到老家,拉来了木料,又找到当木工的朋友帮忙,做了10多条凳子放在社区里。

  冬天来临时,人们坐着凳子会感觉冰凉,吴育仁又跑到店里买来防雨油布,花了3天的时间,把凳子一个个用油布包起来,10多条凳子用了70多米长的油布才包好。

  社区居民对吴育仁表达了感谢之情,看到他都伸出拇指点赞,而吴育仁对这些只是笑着,表示,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吴育仁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这还得从他10多岁时的经历说起。

  解放前夕,吴育仁在父亲的建议下参加了游击队。1947年冬,吴育仁参加了浙闽三老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交通员。

  在游击队里,吴育仁帮忙搭草棚(营房)、送饭、送信、买粮食,还帮忙带路侦探敌情。送信是做得最多的一项,白天时,他扮成放牛娃去送信;夜里有紧急任务需要送信时,便装扮成捕捉野蛙者去送,每次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也正是在游击队的这些经历,让吴育仁得到了锻炼,也让他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等到解放后,吴育仁把公益事业当成了最大的爱好。

  在土地改革时,吴育仁利用自己识字的特长,帮工作队填写《管业证》。20多岁时,吴育仁又在私人房屋里办起了夜校教育,指导青壮年识字,3年的时间,共教育了10多位青壮年识字。

  当老家移至岭头乡龙洋村时,村民民房都建在溪两旁,大家用木头搭成桥往来,时间长了木头容易腐烂,吴育仁发动村民出钱出力,从村头到村尾架起了三座水泥桥,村民手拉车、电动车往来变得方便又安全。在村口有一个三岔路口,一条通往西溪,一条通往南峰,人流量大,吴育仁又带着村民出工出料,建起了凉亭,供路人乘凉、避雨……

  吴育仁热心公益事业的事例不胜枚举,他的举动也得到了3个儿子、4个女儿的支持。每当父亲有需要时,儿女们也帮忙出钱出力,儿女们的举动,更加坚定了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一头扎进公益事业里,吴育仁还关心社区发展,想到好的点子,就到社区提建议,并利用自身的特长主动、热情服务居民。社区有需要时,他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投身到社区服务居民的队伍中,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举动,被居民们津津乐道。

  每当有人问起热心公益事业的原因时,吴育仁总说:“只要我能为大家做点事,我都会尽力去做,这是我快乐的源泉。”

    (编辑: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