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夜空里的“光影”守望人
2019年01月31日 09:31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谢力 见习记者 练玉萍 通讯员 叶航初

  夜幕降临,人们熙熙攘攘地挤在村里的大空坪上,只为等待一道白光,冲破夜幕的黑暗,幕布上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亮起……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景象,人们摩肩接踵地期待着露天电影的放映。

  吴明曙就是那位打破黑夜的电影放映员,从1976年开始在张村公社从事电影放映工作,8年间,奔波在张村公社的各个村庄,成为夜空里的“光影”守望人。

  “学霸”与电影结缘

  19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正在张村中学上学的吴明曙选择了退学。

  “老师都到我们家里动员好几次,希望我能够继续回到学校上学。”吴明曙说,当时学习成绩还算不错,选择退学也是迫不得已。

  退学后的吴明曙被叫回到了金丝岱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在学校教职期间,酷爱美术的吴明曙给教室的墙面画上了挂图,这一特长得到了公社领导的关注。

  1976年,张村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吴明曙离开了任职两年的金丝岱村小学,来到公社电影放映队。

  “当时作为年轻的小伙子,觉得电影是新鲜事物更吸引自己。”吴明曙回忆道,一进入放映队,就到庆元电影公司进行学习培训。

  培训期间,吴明曙和大多数公社电影放映员一样对电影一无所知。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电影放映机投射出的画面时,心里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很难描述。经过了8个月学习,吴明曙通过了考试,获得了电影放映上岗证。

  拿到了电影放映上岗证,吴明曙有了自己的专配设备。吴明曙告诉记者,那时放映电影的设备极其笨重,需要一台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给放映机和扩音器供电。就这样,他开始了穿梭在蔡川、高洋11个大队20多个村的放映工作。

  幕前风光 幕后艰辛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白毛女》等经典影片将电影推入了全盛时期。

  “一听说村里放电影,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会赶来,早早摆好凳子。尤其是春节期间,为抢占好位置,有的干脆连饭也顾不上吃。”吴明曙至今记得越剧《红楼梦》上映时,出现了“跑片”的情况,白天、黑夜连轴转,成为张村电影众星捧月的辉煌时期,而他自然也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吴明曙说,那个年代群众的文化生活匮乏,电影是屈指可数可以打发漫长黑夜的集体娱乐活动。电影是以大队为单位轮流放映,每次放映观众都是满满的,一些年轻人在这个大队看了还到另一个大队再看,同样的电影能看五六场,看了还想看。

  当时,张村乡不少村庄都还没通上公路,吴明曙带着六十多斤的放映设备,跋山涉水,肩挑背扛。回忆自己曾走过的山路,至今历历在目。1984年,贤良到张村的公路开建,掌握了拍照技术的吴明曙也参与到修路的队伍中去,白天记录工人们修缮过程,到了晚上搭起幕布,给一起修路的工人们播放电影。

  “当时条件不像现在,到了村里都没有地方睡觉,只能在村里的一些单身汉家里挤上一晚。”吴明曙说,虽然艰辛,但村民都非常热情,春节期间有时还能吃上两个热鸡蛋,在当时非常珍贵。

  在每场电影放映之前,吴明曙也会先放一些宣传农村政策和科教类的幻灯片暖暖场,也可以起到一些宣传教育的作用。长此以往,他受到电影公司邀请,每年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到县城画幻灯片,代表县里到市里参加比赛,也获得不少奖项。

  除此之外,吴明曙还多次获得县里的电影放映员三好奖。

  20世纪80年代后期,黑白电视机进入居民家庭,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吴明曙记得,那些年,好多同事离开了电影放映行业。

  “光影”之外的奇遇人生

  “2张证件照6毛钱,一个月也能拍不少照片。”虽然离开了电影放映这个岗位,但是凭借多年积攒的经验,吴明曙走街串户拍证件照片,每个月也能挣不少。但好景不长,随着数码相机的风靡,吴明曙的生意每况愈下。

  那几年,电网工程逐渐进村,不少条件好的村民买起了电视机。但苦于山里没有信号,公社就想到了在山顶设电视差转台。通过几次差转,起到中继接力作用,可使山里也能收到电视节目,但需要安排一名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公社的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吴明曙,希望他能够作为电视差转台的管理人员。

  在家里做香菇的吴明曙接下这一重任,他说,虽然离开了电影放映的岗位,但是管理电视差转台也是另一种方式为村民们守望“光影”。

  “小问题可自己修,大问题就要从县城叫师傅来修理,还要花费不少费用。”吴明曙说,每到雷雨天气,都是他最紧张的时候,要爬四五里路到山顶,去检修电视差转台的三极管。

  到了90年代,有线闭路电视线路网开始逐渐向东部乡镇普及,电视差转台逐渐失去了作用。热爱思考的吴明曙开始专项研究食用菌领域,先后研制出电热丝菇袋封口机、扎口机,成为庆元小有名气的发明达人,并获得各种国内外奖项。

  吴明曙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仍然会走进影院看电影。现在的电影片源题材丰富,配音标准清晰,尤其是3D电影的出现,给市民提供了更好的观看体验。

  “90年代庆元电影遭遇低谷期,没想到近些年电影又重焕生机。”吴明曙感慨,从最初的放什么就看什么,到老百姓自己选片,从站着到坐着观影,无论方式如何改变,电影在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会变。

    (编辑: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