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月山春晚 一个村庄39年的集体记忆
2019年01月30日 09:43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谢力

  春节将近,年味已浓。1月28日,又到了与“月山春晚”相约的日子。

  逢源街上,捶黄粿、百家宴、“圣旨门”揭匾……各种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前来体验。重头戏“月山春晚”如期上演,月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14个节目一一登台亮相。

  月山春晚,从1981年小年夜的几盏煤油点亮的红色大幕到2019年小年夜修葺一新的现代舞台,属于月山全体村民39年的集体记忆,让月山春晚成为有根、有魂、有梦的精神家园!

  捶黄粿 捶打出的新年味

  下午3点30分,6个石臼排开,130多斤粳米放进饭甑蒸熟,几位壮汉半个小时反复捅、翻、捣,黄粿最终融成绵团状,然后揉成块状,淋上农家自制的酸菜肉汤,一碗农家黄粿才算是完成。

  记者上前体验了捶打黄粿,看似简单的捶打,却显得抱瓮出灌。在一边的村民告诉记者,黄粿捶打讲究技术,也是个体力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都是“农村人”长年累月积累的生活经验。

  “做黄粿用料与做法很有讲究,首先需要从山中采集特殊灌木,烧制植物碱,并用植物碱浸泡粳米,将粳米浸染成黄色。”负责捶黄粿的农户吴运和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此次来月山的游客,村民们从早上四点就已经开始蒸粳米。

  首个拿到黄粿的金华客商吴运辉先忙着拍了照片发到了社交平台。吴运辉说,吃了一口,清香扑鼻,已经托月山的朋友买了40根黄粿,打算带回金华作为年货送给亲朋好友。

  百家宴 舌尖上的街坊味

  在过去,百家宴是对过去一年风调雨顺的感恩,同时也昭示来年家业兴旺。如今,百家宴对于月山人来说,更是远在他乡归来的游子,家门口团聚而坐,增进街坊感情的一种方式。

  “百家宴邀请的厨师都是月山村‘米其林’大厨,烧出的味道就是‘月山味道’。”正忙着切菜的吴水兰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每桌13道菜准时端上桌,村民们从下午1点就开始烹制。

  农家土鸡、田头鲤鱼、生态油菜、香糯麻糍……下午4点30分,随着一道道农家菜端上桌,颇具月山特色的百家宴在逢源街上热闹开席。300多米长的街宴,一字排开的近百张圆桌,来自福建、杭州、宁波等地近千名远道而来的游客,现场人气火爆,人山人海,将平日里宁静的月山村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田螺、糊涂汤、粉丝其实我们福建当地也有,但千人同席的味道的确不同,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月山味道’。”来自福建政和的游客余长花说,这种没有任何雕饰的“聚餐”,不似酒楼那么讲究,却有一种“街坊味”,一种情怀。

  看春晚 舞台上的月山味

  晚上6点,“月山春晚”在龙腾狮舞正式拉开大幕。《好想好想》《月山之歌》《走近新时代》等14个歌舞、小品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的群众呈现出一场高质量的“乡村”梦剧场。

  乡村百老汇 唱响新时代

  月山春晚虽已上演39载,但每年的节目都会根据当下农村改革热点进行创新,借村晚契机,向村民普及新农村在新时代的新政策。

  当晚,快板《农村三老汉》,为村民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化生活变化,展现月山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20多位老人合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不带伴奏,用质朴的声音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月山嬗变”;歌舞剧《传承》,以回乡创业青年遭家人反对的案例,讲述月山年轻人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的梦想,夯实“乡村振兴”。哑剧《盖章》以风趣幽默的表演形式,讲述村民过去办事“吃拿卡要”,到“最多跑一次”深入基层后,为群众办事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月山村历来重视慈孝好家风建设,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晚会上,还评选出八户“慈孝好家风家庭”和六户“最美庭院”,鼓励村民以此为榜样,进一步深化“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月山春晚描绘了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绚丽蓝图。”举水乡宣传委员王加平说,借助村晚平台,将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以浅显通俗的方式广为宣传,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共同美丽月山建设。

  全民奥斯卡 高歌狂欢曲

  “走出田间,换身干净衣服就能登上舞台。”记者询问演员胡轮娇为了上“月山春晚”准备了多久,胡轮娇表示,村里很多妇女都和她一样,白天忙活在田间地头,晚上在村里广场跳广场舞,只要大家村晚前几天统一排练,就都能上台了。

  在月山村,像胡轮娇一样的“老戏骨”还有不少,其中村晚“影帝”非86岁老人叶银娇莫属。

  晚会还没开始,老人早早坐在后台等待上台,她告诉记者,虽然已经86岁了,但身子骨非常硬朗,村民都叫她“老演员”。

  老戏骨还要新生代来搭档。作为晚会暖场,月山村男女两支舞龙队,带着五只小狮子调动起会场气氛。小狮子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月山芽儿”,平时在外上学,一到寒假,就会回到村里上村晚。

  今年60岁的郑书进,既是晚会的主持,还是三个节目的演员。回忆起39年来的春晚变化,从最初的村民家中到公路边、操场上、会堂里,直至县城的舞台,即使场地不断变化,月山人始终热情不减,每年春节都坚持这种自娱自乐的形式。

  如今的月山,上至90多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幼稚孩童,村民们自编自演、节目土色土香,题材来自田间,道具选自农家,演员与观众早已融为一体,所有村民都是“进军”奥斯卡的“影帝”。

  “村晚”好莱坞谱写富民路

  2005年,《钱江晚报》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强力报道月山春晚,把月山春晚描述为“中国式过年”,由此,月山春晚开始出现在各大媒体。2009年,月山春晚首登央视《新闻联播》;2010年,浙江在线等国内二十余家网络媒体对月山春晚进行了现场直播,成为全民参与村晚。

  凭借“草根”这一特点,如今月山春晚名声越来越远,月山村民的口袋也随之越来越鼓。

  “民宿的房间早在半月前就被预定完,其中不乏省外的游客。”坐落在月山村文化礼堂正对面的“云屏山居”民宿负责人吴树荣告诉记者,凭借着“月山春晚”这张“金名片”,让他不仅开了民宿,还办起了茶厂,通过捆绑营销,让他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像“云屏山居”唱响致富曲的民宿还有20多家。

  以村晚为媒,不仅是民宿,“麒麟瓜”“天辰月光米”“月山人顶”等一批农特产品,乘“月山春晚”大船,劈波斩浪走向各地。

  月山春晚今朝踏歌起舞,明日依旧扬帆起航。依托“月山春晚”文化品牌优势,月山将做深做实乡村旅游文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真正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