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一”起见证·菇乡改革开放40周年(11) | 一村一景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2018年12月13日 09:36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记者 吴继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铺满了鲜花,花朵绿叶随风摇曳……如今,行走在菇乡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自10多年前全省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我县也随之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10多年来,我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最后到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345个乡村根据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着力改善乡村面貌,大力传承乡村文化,形成了一批批独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

  美丽环境增色美丽村庄

  “这溪水变得那么干净,房前屋后那么整洁,这还是我印象中的龙溪吗?”日前,龙溪乡西溪村村民吴奋飞回乡时,家乡的巨变让他大吃一惊。

  多年前的龙溪乡还是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脏乱差”“乱搭建”小山村,现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大变样了,农家乐、民宿也多起来了,还时不时会有游客来玩,没想到自己的老家已经变得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美丽农村一样整洁美丽,以后我要常回家看看。”吴奋飞说,回到工作地后,他要对外好好宣传自己的老家,邀请大家来玩。

  2016年起,龙溪乡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景观改造,致力打造一个“茶香小镇”,开启了一场小城镇变身之旅。经过两年以来的持续整治,现在的龙溪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整洁的房前屋后、洁净的溪水……茶香小镇的相关项目有序推进。

  同样是拆改焕新颜的还有黄田镇的黄坞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花样村庄、特色精品村”等一系列措施,黄坞面貌得到了持续改善。截至2018年9月,黄坞村累积拆除违章900余处,9万余平方米。

  古树林公园、瓜果长廊、3D墙画、王者部落……现在的黄坞有的是一张张新名片,大家只需一出黄田高速路口,即可看见一幢幢整整齐齐、外墙统一粉刷的民宅,过去传统村落脏乱差的现象在当地已不见踪影,呈现出的是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门庭院落的花花草草和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新黄坞。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不只是西溪村和黄坞村,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蝶变之路。淤上乡局下村通过整村拆除重建,实现了河水清冽,农舍雅致,村庄整洁,成为了全市有名的美丽乡村样板村。安南乡安隆村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全面拆除了“一溪两岸”违章搭建和整治了乱堆乱放现象,并建设了安隆村防洪堤一侧长廊、两岸绿化带、村入口花坛等项目,借势河流整治实现村庄“美丽蜕变”。竹口镇平岭岗村开展试点工作,试行“六员共管”制度,加快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近年来,我县全面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美化家园,大力开展美丽乡村风景线、特色精品村、美丽林相、生态廊道绿道建设,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双治”和农村厕所整治,守护绿水青山,提升乡村颜值。截至目前,我县深入推进19个乡镇(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已有12个乡镇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全县已完成村庄整治314个、旧村改造41个,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率达100%。通过拆改结合、项目引入,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环境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美丽产业带动美丽经济

  “2017年合作社甜桔柚产量达30多万斤、创收170万元,2018年创收达300余万元,随着管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年年效益都有增长。”日前,在庆元黄坛甜桔柚精品园内,庆元县齐圣水干果专业合作社拥有甜桔柚基地200余亩,负责人吴德齐忙着接单。

  吴德齐说,2002年以前,黄坛村内就有不少村民会零零散散种植甜桔柚、杨梅、蜜桔等水果,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并未形成规模化,效益不明显。到了2002年,黄坛村进行了统一“开山”,开发水果园区,许多黄坛村民都种下了甜桔柚等水果,现在黄坛村内共有20余户甜桔柚种植户。

潘世国/摄

  庆元黄坛甜桔柚精品园于2011年被省园区办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创建点,目前园区总面积5035亩,核心区1220亩,主要品种为甜桔柚、翠冠梨等。

  现在,在黄坛周围的果树山上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忙碌、丰收的身影,大家腰包鼓了,干起活来也更有干劲了。黄坛的甜桔柚产业已从最初的一个特色水果小产业发展为一个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兴大产业。通过甜桔柚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甜桔柚精品园、乡村绿道的不断建设,在美丽产业的强力推动下,黄坛村经济实现了跨步发展。

  除了以具体的农业产业带动村庄致富外,淤上乡长砻村还通过农旅融合产业推进村庄增收致富。

  目前,长砻村正在建设游步道、修缮古民居、建设蓝莓园区的观光绿道、村庄内的仿古木栈道、古道等,稳步推进“翁山寨”旅游综合体项目。

  2015年,长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长砻村后,盘活了周边荒芜土地1000多亩,种植了蓝莓800亩,各种水果、蔬菜与蓝莓基地配套种植了200多亩。在产业、观光旅游的带动下,长砻村焕发新活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当地农民通过土地转让和在蓝莓园务工,每户比往年增加了近2万元的收入,这让当地村民乐开了花。

  村民心里的花,就是一朵“美丽经济+”之花。美丽乡村,以“美”为根基,孕育经济之花。近年来,我县以业态发展为支撑,采用多元开发模式增强村庄活力,按照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做好“美丽乡村+”文章,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彰显村强产业美。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丽经济+”之花在全县绽放。五大堡乡西川村依托古道等生态旅游优势,建设游客中心、游步道、栈道,开办各式民宿,走农旅结合产业之路,走出了“美丽乡村+民宿经济”。屏都街道坑里村创建“爱坑有里、文创公社”为主的文化街区,通过文化产业与村级资源有机结合,致力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贤良镇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充分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蓝图,发展青龙山峡谷、百草园和“花果山”的一线生态徒步旅游,再配合每年的贤良亲水节,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抓创新,引入新业态。通过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改造,对产业进行景观化提升,对设施进行旅游化配置,对人文进行体验式发掘,探索产业融合、资源聚合、众筹众创、联合开发等方式,发展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民宿经济、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目前,我县开展精品村建设20个,开设民宿279家,逐步推进美丽环境向美丽产业升级发展。

  美丽生活传递美丽梦想

  美丽乡村,不只美在村景,更要美在文化、美在人心。

  “现在月山更美了,名气也越来越大,已经陆续有不少村民返乡生活、创业。”村民吴美妫告诉记者,现在村内常住人口已有600余人,2011年村内常住人口最少时才200余人。

  现在的月山村,景点环境更加优美,村庄更加整洁,村民卫生习惯更好了,在门前屋后种养花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已使月山崭露新颜。

  环境的改善,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润土,其中旅游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据统计,2017年,全村民宿和农家乐已达30多家,床位300多张,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300万元。

  村庄焕新颜后的美丽成果也得到了外界认可,大型活动纷纷落户月山。今年6月成功承办“江南100”庆元廊桥国际多日赛举水赛段,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运动员到月山感受廊桥文化、民俗文化;8月承办了浙吴会第三届吴文化研讨会,14省78县吴氏宗亲汇聚月山共叙家族情谊。37年连续举办月山春晚,使其逐渐成为响彻全国的乡村文化品牌,多年来连续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来到这里,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村庄颜值高,乡土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独具地方特色。” “很淳朴真实,有文化底蕴,讲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有着这样的春晚,月山肯定不缺人气。”在38届月山春晚期间,外来游客发出了赞许的声音。

  包括月山村在内,我县自2013年起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以来,累计投入2亿元先后开展37个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其中前三批17个项目顺利完成省市县三级验收,第四至第六批项目按计划有序开展。这些历史文化村落经过保护利用,充分发掘和保护了历史遗迹、文化遗存,进一步优化美化了村庄人居环境,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文化元素。

  庆元的美丽乡村,不仅有文化,更有乡愁和灵魂。

  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我县积极打造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鼓励和引导村民捐献农家农具、历史遗物、民俗器具等“宝贝”,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陈列馆,不仅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也成为村民的回忆之地。散落乡间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工匠技艺重新得以传承、发扬。

  目前,全县共建成文化礼堂68家,以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社会心态、社会风气,成为百姓传承乡风的“大课堂”、留住乡愁的“记忆馆”、凝聚乡心的“核心地”,成为农民群众茶余饭后锻炼娱乐的最佳场所和名副其实的乡村“精神文化地标”。

  随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我县加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引领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陆续展开,温暖了乡情;大力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杨桥18年“六比六看”、各村村规民约等,传承了灵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点亮乡土文化之灯另一个有效抓手,便是通过绘制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体文化”,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课堂”,耳濡目染,发挥出文化熏陶的作用。如今,穿行在各个街道,一面面文化墙、一张张宣传牌,一幅幅五颜六色、图文并茂的“道德画”,将一座座“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用“道德画”的“音符”奏响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强音。

  游走在庆元乡村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里的乡下环境不比城里差,农民有文化、有幸福感、有自豪感,“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梦想渐渐成了现实。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