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秋实误入龙溪乡
2018年09月13日 10:03  来源:庆元文艺  作者:陈化诚 

  迷雾笼罩着大山,婆娑的细雨,夹杂着黄叶。入了秋,天气渐渐转凉。今天来到庆元相对比较品偏远的乡镇——龙溪乡。误入并不是指不经意间的来到,而是指原本并未报太大期望,然而来了却让人刮目相看。

  龙溪乡昔名西溪乡,地处庆元东南部,直线距离并不遥远,但是由于深藏于大山之中,因此山路曲折,自然有了距离感。此次入龙溪,主要参观转水村。转水村地处河流转弯处,因此得名转水村。由我来看转水此名虽说是地貌的写实,但更有转变风水之意。转水村位一座山的山顶。我们一行人驾车而上,穿过一片竹林,绕过一片茶园,就到了转水村。刚到转水迎接我们的是片古树林,古树高大挺拔,在迷雾中显得尤为壮丽。参差的古树林中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村里,小道用石头砌成,精致中带着古朴。漫步在泛满青苔的石阶上,周身弥漫着浓浓的雾气,仿佛置身在唐代敦煌的壁画中。雾气随风摇曳,仿佛那飞天,围绕着你,扭动着曼妙的身姿,伴着霓裳羽衣曲,跳着庆善舞,引领着我感受这不一样的风土。

  拾级而上进入古村,古村保留非常完整,一墙一瓦,一门一窗,都保留了其最原始的风貌。转水村古民居非常特别,大、小木做没有非常精致的雕梁画栋。但是走进古民居细看,建筑结构非常特殊,它的房高不同于以往的房子都为两层,而是增加到三层,房屋没有雀替和牛腿做装饰,但是做工简洁大方。正堂较高,直通三层,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走出民居正碰上一户人家在砌墙,转水村村民砌墙法还是沿袭传统建筑中的土坯砌墙法,两人配合共同夯实墙体,夯实等风干后再披上青瓦。“修旧如旧”这也许就是古民居保存完整的原因。攀至村顶的露台,全村尽收眼底,由于大雾弥漫,全村仿佛坐落于白云边。站着露台上仿佛身处仙境。远观转水村,发现房屋没有徽派建筑那样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但是高处望去却气势恢宏。我感觉主要原因除了建筑高耸外,还因为转水全村古民居的整体完整性。因为转水村除了单体建筑保留古韵外,全村基本很少有现代建筑出现,所以全村风貌非常古朴。然而全村基本都是三层小楼,所以整体气势恢宏。

  参观完全村,漫步在村中的老巷里,无关风月,犹如回到儿时的农村,黄墙映衬着青瓦,秋风拂面,带来桂花的芬芳,竹林间山泉唱响,茶山中水点茶花,老宅上炊烟袅袅,我手牵青梅的玉手,奔跑在古道、地头、田边,拾一片枫叶放在窗前,闻一抹菊香留在心间。时至黄昏,坐在村头,摘一朵野花,插在青梅的鬓发上,观夕阳西下。但是回想我与我的家乡已经没有此情此景。城市化的步伐将我老家变成了类城市。古道、黄墙、青瓦变成了沥青、水泥、琉璃瓦。唯一遗存的只有村名,还保留着少许的古韵。所以许多时候人无再少年,家无重温日。

  离开龙溪乡又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而恰恰是这段漫长的旅程造就了龙溪乡的美。所以龙溪乡的美是距离产生的美。距离产生美其实有很多层含义,有空间,也有时间。距离对于古村,其实就相当于萧何对于韩信。交通不便给古村发展带来不便,但是距离远其实也是古村得以保存原始的一大条件。所以转水很美,其美不在惊艳,而在乎于平淡。而时间也是。转水虽然经历百年,但是时间仿佛停止,并未给转水带来破败与消亡,反而洗净铅华,给村庄披上朴实的外衣。所以转水很美,其美不在变幻,而在乎于静止。

(编辑:陈沛沛)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