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淑梅
身份:“浙商回归”人士
居住地:庆元
经历:2000年,18岁的她只身闯上海,在服务专卖店当导购员。之后,在服装批发市场租摊位做代销零售。经过几年艰难打拼,她的服装批发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在丽水、宁海、嘉善等地开设品牌专卖店。后来,她转行从事资本理财行业。因偶然的机遇,她决定回庆元创业,致力于发展中药材产业。2016年8月,她在贤良镇的千亩林场上种植三叶青、黄精、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药材。而今,她正努力将她的“百草园”,打造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药材基地……
2000年11月16日,一个18岁少女带着梦想一路从偏远山区颠簸10多个小时,抵达上海火车站。这是她第一次除了县城以外来到的另外一个城市,而且是大都市。火车站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让第一次出远门的她,在站前广场停留许久,她甚至还在犹豫,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清晨6时30分,她坚定地从火车站迈出了在外打拼的第一步,她坚信,通过努力和拼搏一定可以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16年后,作为“浙商回归”的她,带着创业打拼积累的财富,回乡创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她,就是吴淑梅,御竹香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分担重担 她决意闯上海
吴淑梅出生在我县官塘乡白柘洋村,父母是淳朴农民,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小5岁的弟弟。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对于他们家来说,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种香菇。
“父母为了我们姐弟俩,铆足了劲往山外的学校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大山,有出息。”在那个劳动力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的年代,还要供两个小孩读书,从小乖巧、懂事的吴淑梅尽管也替父母分担家务,但对于家里的“经济”重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当姐弟俩一个读高中,一个即将步入初中时,家里经济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
“弟弟的借读费就要5000多元,还要加上我俩的学费和生活费,父母的负担太重了。”2000年,在县职业高中读“幼教”专业的吴淑梅,做出一个让家人极力反对的决定:辍学去打工。
“我带你去上海赚钱!大城市机会多!”一次在亲戚家吃饭,亲戚的朋友一句玩笑话“点拨”了她,这更加坚定了她闯荡上海的决心。
初到上海,这里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遍地是机会,处处有黄金的景象。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最后她只能选择在一家服饰专卖店当导购员。
“包吃住,实习期每月工资200元,干满三个月后每月400元。”由于她干活勤快、肯学、责任心强,在专卖店上班的一年半时间里,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店长。
不管是服务礼仪以及和顾客的沟通技巧,在做导购期间,她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和能力,也渐渐熟悉了服装行业。
艰苦创业 她励志做“老板”
在一线的服装销售过程中,吴淑梅越发觉得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勉强让自己在这个大都市生存下来,如果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挣到更多的钱,只有靠创业,自己当老板。
“当时上海新建的服装批发市场正在以非常优惠的政策在招商,市场租金可以3个月一交。”吴淑梅认为,自己初入社会,这么低门槛的招商政策,对于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打工妹来说,是一次绝好的创业机会,她必须好好把握。
于是,吴淑梅东借西凑,凑了1万元,父母为她贷款1万元,在服装批发市场里租到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商铺,开始了创业生涯。
除去3个月1万元的租金,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很快她的本钱已所剩无几。因为没有本钱和货源,在这个批发市场里,她只能靠代销零售维系着。
“我们业内都称为‘搬砖头’,由于自己没有库存,只能卖别人的商品,顾客看中以后,我们再从其他商铺拿货,赚取中间微薄的差价。”吴淑梅说。
最艰苦的时候,吴淑梅和另外一个女伴,就“蜗居”在市场周边一个不到7平方米的木房里。“两个女孩,5角钱的馒头,合吃一碗3元钱的麻辣烫,这就是我们一顿的伙食费。”在农村能吃苦的吴淑梅感慨地说,当时自己的想法就是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来。
她一边坚持“搬砖头”,一边从海宁等地的外贸服装厂进外贸尾单。在她的坚持下,几年以后,吴淑梅的商铺也开始有了起色。2006年以后,她一边从事服装批发生意,一边在丽水、宁海、嘉善等地开设品牌专卖店,她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两万元,第二个两万元……
“市场商铺租金从刚开始的几万元,涨到了后来的100多万元,再加上网络市场的冲击,实体服装行业举步维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吴淑梅觉得,服装行业已经失去了“盼头”,如果再坚持,可能会陷入困境。
为此,2010年以后,吴淑梅又一次果断作出决定,她放下了自己的“老本行”,和朋友一起进入资本理财行业。
促农增收她乐当“城归族”
凭借着在服装业的销售经验,以及自己的勤奋、刻苦,吴淑梅在投资理财上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正当吴淑梅的事业蒸蒸日上时,2014年,她父亲的一次突发性急病,让其有了“收心”回乡的想法。
“虽然是一场虚惊,父亲的病并无大碍,但我觉得父母辛劳一辈子,子女理应照顾好他们。”投资理财公司业务稳步发展以后,吴淑梅在县城购置了房子,一有时间她就回家陪父母,这也让她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淑梅得知时下名贵中药材“三叶青”发展前景不错,市场供不应求。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回乡创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回乡发展中草药产业,究竟可不可行?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吴淑梅前期做了大量的产业调查研究,她组建团队、请教专家、翻查药典、搜索网络、考察市场,在确定产业项目的可行性后,于2016年带着1000多万元创业资金,打算扎根山区。
“我县东部山区有大量闲置的竹林和留守老人,如果利用闲置竹林发展竹下经济,一可以实现创业,二还可以引导带动乡亲们致富。”于是,吴淑梅决定从林下经济着手。
2016年,吴淑梅在贤良镇成功试种15亩三叶青的基础上,借助“浙商回归”项目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契机,成立了御竹香农林专业合作社,并与镇村积极协调,在贤良村岱头林场流转毛竹、杉木林地1000多亩。
“头两个月,山上的管理房还没有通电,大家都是在点蜡烛中度过的,仿佛一下子成了山野人家。”岱头林场有一片近乎荒废的毛竹林,不怕吃苦的吴淑梅,带领附近的留守老人,辛勤劳作,平整林下土地。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都市老总,竟然上山种药材当起了‘村姑’。”不少认识她的同学朋友对她的这一举动感到惊讶。
2016年8月,吴淑梅开始在千亩林场上种植三叶青、黄精、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药材,她想通过进一步扩大规模,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如今,她的合作社与胡庆余堂签订合作协议,基地里生产的中药材将直接供应给胡庆余堂。
点绿成金 她打造“百草园”
在合作社基地的翠竹林下,层层排开的三叶青,像一条条绿色的卧龙,静候在青山绿水间,每天看着“三叶青”一点点长大,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吴淑梅把希望“种”在了大山里,并把这里命名为“百草园”,她的目标就是通过努力,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药材基地。
为实现“点绿成金”,吴淑梅的想法更为大胆:接下来,她还要在贤良镇开一家竹林民宿,卖竹酒、三叶青、黄精和七叶一枝花,让游客吃正宗药膳,游绿水青山。
吴淑梅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让“百草园”成为农民致富的试验田,并以此为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更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