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祥宝
居住地:五大堡乡东山后
职业:农场主
经历:他年轻时外出闯荡,当过油漆工、办过木糠厂,跑过业务,承包过工程。年近半百时,放弃在外“高薪”收入,毅然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场,种植番薯,生产加工粉条、粉丝;他10多年来,累计无偿献血26次,成了“献血达人”……他想凭借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壮大农场,让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吸引外出村民回乡共建美丽家园……
冬日暖阳,青山环绕下的五大堡乡东山后村,显得特别静谧。几个老人聚在家门前聊天,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村道旁一幢新盖的楼房,挂着“东山岗家庭农场”的木牌,农场主吴祥宝在阳台上正忙着晾晒番薯面,一团团番薯面整齐码放着,甚是好看。
眼前的吴祥宝,温文尔雅,满脸认真劲,这个嘴角始终挂着笑容的男人今年49岁。几年前,他放弃“高薪”回乡务农,让人匪夷所思。最近,他另一件热心的事又被“扒出”——1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是个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 “我只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念头,推着吴祥宝在梦想道路上不停奔跑。
60后大叔变身农场主
“以前总觉得离家越远越好,等回家了,就哪儿也不想去了。”吴祥宝说,在东山后村,青山筑起了隔绝城市烦扰的屏障,无比安心。
为什么会回来?说起这个话题,吴祥宝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大概有19年没回过家,当时年轻气盛,总觉得要混出个样子才能回去。”吴祥宝说,他初中毕业后,就到举水乡落岭村当油漆学徒,后来又跑到百山祖镇龙岩村办木糠厂。1998年后,他跟随着大量青年转辗杭州、北京、上海等地,跑业务、拉销售,用吴祥宝自己的话说,“练就了一张厚脸皮,也因此结识了许多朋友。”
2003年,吴祥宝总算找准了方向。在景宁县接触工程的他,慢慢稳定了下来,年收入达50多万元。
是时候回家看看了。2013年年底,吴祥宝带着衣锦还乡的自豪感回到家乡。“村庄没有变,人却少了,农田也荒了,只有那么几个老人,哎……”当时见到这样的场景,让吴祥宝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有遗憾,有惆怅,更多的是强烈的心声。“得回来,看能不能把荒田利用起来。”从那天起,吴祥宝助力家乡发展的念头,便一直萦绕心头。
“我的根在东山后村,若能把家乡建设好,就是不赚钱,我也觉得比做任何事情都值得。”吴祥宝说,东山后村山美水美,搞工业易破坏生态环境,而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也大力支持。
打定主意后,吴祥宝开始行动。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庆元的番薯深加工产品基本处于自产自销、少量贩卖的阶段,而番薯淀粉加工的粉条、粉丝,是许多老百姓所喜爱的食品,种植加工番薯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2014年初,他带上哥哥一家,通过借用和租赁的方式集齐了100多亩田地种植番薯。
心头一热成“献血达人”
番薯面、番薯片、番薯粉……在农场二楼的展示柜上,放满了各类番薯农产品,角落边一叠红色小本本无比抢眼,上面写着:“无偿献血证”。
记者数了数,足足有26本,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12月13日。这期间,吴祥宝还获得了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
对于第一次献血经历,吴祥宝仍记忆犹新。“那是2001年4月24日,那天我和爱人在家里看电视,看到一则紧急新闻,医院里有个病人急需O型血,我就和爱人说,我是O型血,我能帮上忙。”就是这么心头一热,吴祥宝二话不说跑去献血了。
有了一次献血经历,又因血型特殊,吴祥宝常常“被需要”。“接过好几个电话,都是医院打来的,O型血告急。”“那你有过犹豫吗?”吴祥宝摇摇头说,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躺在医院里等着输血,没人伸出援手,那是一件多么绝望的事。
“每次看到献血车,就会不自觉地走上前去。”吴祥宝憨笑着说,献血是件好事,对自己的身体没影响,又可以帮助他人,也许就挽救了一条命。无偿献血,只是举手之劳,却是受血者生的希望。因此,2006年,吴祥宝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多一个人参与,就多一份希望,那么成功率也会多一些。”除了自己参与无偿献血,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亲友都自愿加入了献血的队伍。“他经常在家里鼓励和发动我们参与献血,我第一次去献血,就是他陪我去的。”吴祥宝的妻子胡丽菊告诉记者,女儿在去年也参加了献血。提起这事,吴祥宝忍不住笑了:“她今年20岁,在湖北上大学,献完血就立马给我打电话,好像她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2001年至今的16年中,吴祥宝累计献血26次,献血总量已是正常成年人总血量的2.7倍。他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都来参加这类公益活动。
只想做有意义的事
“不论是回乡,还是献血,都是我力所能及的,我想的就是做些有意义的事。”吴祥宝说,这就是他的梦想。
吴祥宝在家中排行老四,兄弟姐妹6个,这么一个大家庭,成员间却从不脸红、从没矛盾。吴祥宝说,父亲对于家中的资金管理和分配自有一套方案,而且父亲常教育他们要与人为善,不计较。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吴祥宝打小虽调皮,但继承了耐心、细心的性子。
所以,当他看到村里只剩下和他父亲一般年龄的老人时,就暗暗下定决心。“目前,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我女儿每次回家都会问我,村里的老人以后怎么办。”吴祥宝说,女儿也打算毕业后回到东山后村,和他一起建设农场。女儿的想法和他一致,让他觉得特别欣慰。
“2015年直接经济收益20多万元,2016年超过35万元,农场在慢慢步入正轨。”算起这笔账,吴祥宝还是满心欢喜的。他透露,其实起步很天真,过程很艰辛。一开始想不用多少钱,投进10万元,就能种出很多番薯,完全不用愁,后来盖了厂房、购置了设备等,才发现投入了100多万元。
吴祥宝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搞农业,如果撑得住,3年能活,5年能盈利。”吴祥宝庆幸,东山岗家庭农场总算“活”下来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东山岗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规范化、标准化的路子,客户稳定、订单不断。2016年还发放了16万元的劳务费,让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农场发展壮大后,会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会带动更多家庭增收。我希望,若干年后,东山后村还在,而且越来越好。外出打工村民回到家,也能有事做、有钱赚。”吴祥宝说,东山后村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8% ,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适合居家养老。五大堡是庆元的后花园,他相信,东山后村会是这个后花园中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