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乡土人文  正文
庆元:浙闽夹缝里的廊桥王国
2016年09月22日 10:44   来源: 庆元文艺   作者: 鲁晓敏  

 

  桥在水口,寄托着虔诚信仰与风水理想

  在多山、多水、少地的庆元,寄托着百姓信仰的祭坛、神龛就摆放在村落最豪华的公共建筑——廊桥上,形成了“桥庙一体”的独特景观。

  廊桥不仅仅是庆元人的交通建筑,同时又是宗教建筑,桥与庙珠联璧合地紧密结合是一大特色。有的不仅桥上设立神龛,在桥头路冲还独立建庙,如白云桥连着白云寺、兰溪桥连着西洋殿、如龙桥连着马仙宫殿、咏归桥连着补天阁、黄水长桥连着回龙庙……桥屋神龛中供奉着观音、平水大王、关帝、文昌君、魁星、妈祖等神仙,也有本地的土地神、社公、陈十四娘等众多神灵,桥屋的神龛中供奉着观音、平水大王、菇神、社公等塑像。一桥数佛,百桥千佛,随着神佛嘴角轻抿一笑,一时间,庆元大地佛光普照,梵音轻唱,恍如置身西域天竺。

  菇民离乡上山种菇采菇前都要到廊桥祭拜、许愿,祈求往来顺利、香菇丰收,回乡时要到廊桥上还愿,有的还要唱还愿戏。我在元代廊桥濛淤桥中邂逅了一场“二都戏”——这戏是为了祭祀而演给神看的,农民演员摆开架势,罗衫、水袖、折扇、花钿、小碎步必不可少,火光映着每一张朴实的脸。那戏曲保留着唐宋古韵,乐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我带入一方神秘的境地。

  因为浓浓的信仰情结,庆元百姓对村里的廊桥百般苛护,这也是众多廊桥能够留存至今的精神动力。许多廊桥的名字就跟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如永兴桥、福寿桥、福星桥等,从字义上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祈愿,有的桥更加直截了当地叫“观音桥”。

  除了提供信仰空间,廊桥还是风水坐标。“廊桥”之前,庆元人更多地叫“风水桥”。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后来便形成了一门选址的学问——“堪舆术”,即后来俗称的风水学说。这种浓厚的重视自然、顺应自然的风水理念,造就了廊桥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浙南地区大规模开发是在宋明时期,这正是风水学说最盛行的年代——庆元所在的处州是明代风水大师刘伯温的故里,同时庆元受风水学发源地福建和江西的辐射,山环水绕的庆元正是风水理论最好的试验场,每一座廊桥都是风水先生大显身手的舞台。

  风水学上,村落的进水口称为“天门”,出水口称为“地门”。“天门”处,只要有水进来即可,表示“不尽财源滚滚来”,而“地门”更为讲究,“地门”流水尽量不被看到,象征财源的水流被“锁住”。一个昌盛的村落必须在“地门”以建筑和山形营造风水,关闭“地门”留住财气。“补救风水”的建筑有多种,如镇水塔、望江楼等。庆元人首选的风水建筑则是廊桥。他们认为廊桥可以理顺风水,所以又叫风水桥。

  从现存和已经消失的廊桥所在的位置来看,大多数廊桥地处出水口(当地人也叫水尾),从桥的名字上直接体现了风水的含义,比如风水桥、封锁桥、阴阳桥等,甚至还有以《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取名为亨利桥,有20余座桥干脆就叫水尾桥。风水学中有“山有行止”说——山脉像奔走的龙,最高的山峰是龙头,可为聚落的靠山。成语“来龙去脉”就是源于风水上的“龙脉”。由风水“龙脉”而衍生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如交龙桥、护龙桥、抱龙桥、回龙桥、接龙桥、渡龙桥、攀龙桥等等。在风水师心目中,条条“长龙”在山水间穿梭,不停顿地“接龙”,“回龙”、“护龙”,将割裂的龙脉弥合在一起。目光流转,一条条长龙在山水间穿梭,不停顿地接龙,将割裂的龙脉接合在了一起,我似乎看得见,一条叫庆元的巨龙悄然降临人间。

  黄水长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典型的风水廊桥。相传竣工不久,廊桥被洪水冲塌,村民时常庄稼歉收,六畜时有丢失,村里弥漫着不安的情绪,于是请来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指点迷津。先生诡异一笑,罗盘指针缓缓指向水口,先生道出水口过宽,不聚财,风水易被邻村接走。经过面授机宜,黄水吴氏先人将桥从原址向上游迁移两百步,建在状如两犬的山峰之间。为了补救水口过宽的风水缺陷,将黄水长桥的廊屋拉长,由15间增加到21间,长长的廊屋铁链一样栓住左右山峦,形成双犬看门的布局。黄水长桥扼住黄水村的出水口,体积庞大的木拱廊桥酷似威风凛凛的城门镇守着山村,形成廊桥锁关的格局。水口双犬看门,桥下龟石守望,桥头挤满了黑压压的大柳杉,整座水口宛如屏风一般将黄水村遮挡得严严实实。

  完成改造之后,廊桥从此安然无恙,村落风调雨顺,村民安居乐业,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风水的调理。事实上风水真的有如此玄妙吗?风水先生参透了地理奥秘,将河道改造成萦迂环抱之势,将廊桥选址在河道拐弯处,这是有效减缓和避免水流冲击的合理设计。在水口种植着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根系紧紧地扎在堤坝上,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巩固了堤坝。风水先生以风水的名义,在黄水村水口处建起了一座集山水、桥庙、古树为一体的园林景观,绘就了绝美的人间画卷。

  廊桥承载着风水使命,桥的性质从此发生了质变,成了村落辟邪祈福、兴旺发达的神祉,成为村落最神性、最神圣、最神秘的公共空间。廊桥最多的月山村历代走出仕途籍达200余人,历史上一里五桥的大济村诞生了26位进士,偏僻的小村文人鹊起、仕宦蝉联,庆元先人认为这一切与廊桥的风水息息相关,因此争相效仿,纷纷在水口建起了廊桥。以廊桥为核心,衍生出祠堂、庙宇,有的地方桥庙合一,它们与水口的植被群融为一体,经过文人乡绅的着意营造,成为先人避祸祈福的象征。这水口的廊桥是“风水桥”,树木为“风水树”,这里的一梁一椽、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破坏风水者绝难逃其咎。

  在时间的长河中,当众多木构、夯土、砖混建筑迅速老去,甚至被视为不朽的石头建筑也在破损的时候,由于廊桥的交通、风水、迎神、祭祀等实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作用,它的地位扶摇直上,它们以不老的姿态屹立在山水中。庆元先民集中智慧,将廊桥建成集亭、台、楼、阁、廊、殿、屋宇建筑之大成,形成了水上宫殿和水上园林。桥体雕梁画栋,牌匾林立,楹联密布,诗赋绕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件将建筑、宗教、彩绘、雕刻、书法等传统文化元素融为一体的近乎苛刻的艺术品。他们精心呵护着廊桥,无数的瓦片、木檩、桥板、栏杆、护板被风雨吹掉过一片、腐烂一块,不断地更换那些豁掉的构件,历代不停顿地翻修使得廊桥的寿命向无限漫长的可能性延伸。

  今天的庆元已经形成完备的公路交通网络,廊桥基本失去了原有的交通功能,但廊桥没有因此而褪去光芒,庆元人没有停下手中的斧锯,他们沿袭着传统工艺,叠木为拱,在薪火传承中重建了濛洲桥、慈照桥、蜈蚣桥、文昌桥、孔父桥……一山一水一廊桥,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都是如此顺理成章,他们就这样固执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编辑: 陈沛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