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专题专栏  >  身边的榜样  >  身边的典型   正文
扎根竹林 赤诚奉献
2016年04月20日 12:03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基层专家赖俊声先进事迹

  赖俊声,男,1966年10月出生,1988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职称,庆元县政协第八届常务委员,现任庆元县林业局竹产业办公室主任,兼任县竹产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是庆元县竹产业首席专家、丽水市(第二批)农业产业首席专家团队-竹产业-本土专家团队成员和省木本粮油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果品产业-栗枣柿组成员。

  毕业于竹类栽培与利用专业的他,长期扎根基层,与竹结缘,用踏踏实实的脚步和朴实无华的情感,默默无闻的献身林业,书写着自己人生的轨迹。他从当年的一名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竹产业首席专家和庆元竹产业的领军人物。先后参与或主持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项,市厅级及以下项目16项。先后获得省、市、县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出版著作3部,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2部、地方标准1部,参与选育锥栗优良新品种6个,发表论文40余篇。为庆元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竹产业的增产增效、林农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庆元县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奖、庆元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学以致用,积极引导林农培育毛竹资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庆元虽然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但由于以单一出口原竹为主,产量低、效益差而不被重视,大多数竹林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随着竹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毛竹价格一路攀升,农民经营竹林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但却苦于没技术,不知从何处入手。时任庆元竹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的赖俊声,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带领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地块,组织开展竹类资源专项调查,摸清全县竹类资源情况和宜竹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现有资源培育为首要,多举措并行增资源”的毛竹林培育计划:

  一是实行分类经营。制定材用林、笋材两用林、笋用林分类经营规划,分别通过劈山抚育、竹林结构调整、深挖培育、合理施肥、适时灌溉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通过多年实施,大幅提高竹林产量和产值。全县毛竹蓄积量从2007年5452万株增加到6450万株,年采伐量和亩均年产值也分别从2007年的694万株、347元提高到1300万株和642元,8年间毛竹蓄积量增长18.3%、年采伐量增长87.6%、亩均年产值增长85.0%。

  二是增加竹林面积。通过毛竹散种、毛竹造林、生态杉改竹及人工促进竹林扩鞭、扩面等措施大力培育毛竹新资源。据2007年森林调查显示,全县竹林面积已从30万亩增加到38.7万亩,预计目前实际面积已达43万亩,年均增加0.71万亩。

  二、找准切入点,加快推进竹林高效经营

  长期以来,竹林的投入与产出都是靠肩挑背扛,劳动量大,效率低、效益差,林农经营积极性不高。赖俊声和他的团队意识到,要想竹林开发真正“破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关键。为此,赖俊声与同事又深入基层调研,并力促县政府于200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毛竹园区道路建设扶持政策》。将往年用于竹林深挖培育的扶持资金,重点转向投入竹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在全县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竹林道开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建成了覆盖全县19个乡镇(街道)2300公里的竹林道网络,受益竹林面积近30万亩。实践证明,竹林道建设节本增收明显、效益显著,经测算,每年直接为林农节本增收达5000多万元。

  三、创新推广体系,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过去,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曾经面临人散、线断、网破的窘境,推广体系不顺,成为林业技术普及的主要瓶颈问题。面对这种不利局面,以赖俊声为首的庆元竹产办,不等不靠,勇于创新,以实施生产和科技等项目为契机,打破就项目论项目的定性思维,想方设法放大项目效应。为了加快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他们结合“笋竹产业扶贫开发”、“竹林培育三级科技示范网络构建”、“毛竹林测土推荐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构建了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竹林培育示范基地建设体系”和“三级技术培训体系”。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