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发现17棵野生杏梅的消息备受各方关注。左溪镇左溪村村民胡恒鹏是如何发现这17棵野生杏梅树的?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偶遇“政和杏”
今年64岁的胡恒鹏,从事的是探矿工作。2006年,胡恒鹏在福建省政和佛子山开展旅游资源野外调查,“政和杏”正好处于景区内。
那一年,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到政和调研“政和杏”,那一刻,他才知道那几棵看似普通的树木却是稀有树种。胡恒鹏再三恳请,终于有幸和专家们一同上山考察“政和杏”。
胡恒鹏对“政和杏”充满了好奇。“叶子的特征是什么?”“果实是怎么样的,可以吃吗……”经过一番刨根问底,胡恒鹏对“政和杏”有了一定了解。原来,世界有十种杏,其中我国有9种,而“政和杏”,又名“红梅杏”,是其中之一。而且,有专家称目前仅在政和县发现五棵,是半野生种源,经历了一个生物时代择优劣汰,作为一种珍稀的野生物种资源保留下来。
“让我最为惊奇的是,‘政和杏’开花的时候特别漂亮。”胡恒鹏说,当他第一次在山野中看到30多米高的大树红花盛开时,自然美艳的花景给了他心灵难以忘怀的震撼,感叹世间竟有这般美艳大花树,而且还会结果,其观赏、食用、生态价值让他浮想联翩,兴趣盎然。后来,胡恒鹏还带百山祖冷杉发现者——吴鸣翔,到佛子山看“政和杏”。胡恒鹏感叹,在景区工作的4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政和杏”。
探杏梅消息
一次偶遇,也勾起他的一段回忆。
胡恒鹏出生在左溪镇左溪村山岗上的石壁自然村,与隔溪对岸山顶上的发竹村比邻相望,他隐隐约约记得孩童时吃过亲戚从发竹送来的杏梅干果。虽已过去近60年,但发竹杏梅干果,那种又酸又甜的味道,还时常发端于味蕾,可惜有生以来仅吃过一次。
发竹村虽与他家仅隔了一条溪,但胡恒鹏从来没有去过发竹村,对发竹杏梅只是听说而已,一直以为是长在堂前屋后的人工种植果树,平时没想得太多。早在1985年,他曾就杏梅一事随口问过发竹村的好友,得到的答复是:发竹村杏梅以前是有的,现在已经没了。
自2006年在福建省政和县佛子山偶遇“政和杏”后,胡恒鹏又一次想起发竹“杏梅”。“会不会是同样的树种呢?”一个念头在胡恒鹏的脑中闪过,于是,他又找了几个发竹村的熟人打听,但都被告知,杏梅现在没有了。
“觉得特别遗憾,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胡恒鹏说,那是一种对家乡未曾深究的物种消失而遗憾的情怀,在心中经久荡漾,难以释怀。此后,他“可惜”的念叨也常挂嘴角。
2015年,时过9年后,胡恒鹏回左溪村给叔叔建坟,正巧做墓的石匠师傅是发竹村人。干活间隙,胡恒鹏又细问起发竹杏梅,石匠师傅告诉他,在茶园湾头,曾经有几棵很大的杏梅树,但前些年被砍了。胡恒鹏的心凉了半截,可听说树很大,是在罕有人烟的深山沟里,这更加激发了他对发竹杏梅的想念。
最后,石匠师傅随口说道:“也许沿着那条山湾往深山老林走,还能找到杏梅。”这“也许”,点燃了胡恒鹏心中的一丝希望。为了对杏梅那份深情,胡恒鹏决意要去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