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刘必庆喜欢在村口小公园溜达,他住的地方离这并不近,可他总喜欢逛这里,因为他脚下踩的是他家原来的简易房,路边是他去年新修的地基。
这一切都要从那条要拓宽的小道和13户征地人家开始说起。
3米宽的小路“拦住”了美景
沿着329省道,驱车前往黄坞村古树林,一条3米宽的硬化道路连接着古树林和村外的世界,路面勉强够一辆车通过。车子正要进村,突然又被叫停了,村里同行人员指着迎面开来的一辆电动车:“等电动车过了再开,这路只能过一辆车。”
碰到一辆电动车都要让的道路给黄坞村民带来的不便是可想而知的。
“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古树林就是‘聚宝盆’,但是路太窄了,村民进出不方便。”说起这条进村要道,村党支部书记刘章凯感触很深。
黄坞村是黄田镇的一个村,329省道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出口位于村内,交通优势明显。村内古树参天,另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古民居”,是农家乐发展“特色村”,可是狭窄的进村路面已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修路迫在眉睫。今年3月,黄坞村决定将这条通往古树林的小道从3米拓宽到8米。
“哪家不愿意,就拿我的地跟他换”
“听说是修路,要用我的地,我马上就答应了,修路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我肯定要支持。”刘安友是第一个在征地协议上签字的村民。
征地涉及到13户的耕地、农田和宅基地,拿出协议的当天就有4户签了字,剩下的有部分人不在家,有的确实存在困难。
“谁有困难,如果愿意换地的可以来找我。”刘章勇是村里一位党员,一直热衷于村里的事务。此次修路征地并未涉及他家,但他听说有几户人家在征地上犯了难,就立马喊出了话。其实刘章勇家并不富裕,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埋头干活,身上沾着汗水和泥土。
老党员一句“哪家不愿意,就拿我的地跟他换”的诺言着实让人钦佩。而村民刘安益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修路的支持。“这条路必须修,我那点地就无偿捐出去了。”刘安益说,即使黄坞村再美,没有路进不去也是空话。
正是有了这样的承诺和行动,仅仅10天时间,13户征迁户就在征地协议书上签了字。
地基打好了,房子却不建了
日前,记者在黄坞村口小公园见到69岁的刘必庆,走路大步流星,说话声音洪亮,是个直爽、热心肠的人。
原本他家在小花园边有一幢200多平方米的二层简易房,去年村里要修建小公园时,需要征掉他一半简易房的土地。于是村干部找他商量,答应他拆去一半后另一半可用来建房,刘必庆爽快答应了。去年底,刘必庆拿到了60平方米的宅基地建设审批等有关手续,并建好地基。
在这次修路中,刘必庆又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宅基地给“捐出去”。
“这次征地,你地基都打好了,不心疼吗?”记者问。
“我老婆当时就拧着我的耳朵,不让我签字。”刘必庆说起当时的情景,憨厚地笑了,“黄坞村作为精品村来建设,路好了村里就能发展,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村里人。”
“家里人理解,村里人支持,路一定能修起来,我们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不在话下。”村委会主任刘安武憧憬着黄坞村的未来像这条路一样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