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机制“治水”激发河道“活力”
2015年01月30日 08:48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者 吴明标 通讯员 吴奇珍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河道疏浚下放乡镇  砂石经营“采销分离”

  “以后村里的竹林便道建设、文化礼堂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用砂都可以通过疏浚挖取砂石料解决,既解决了建筑材料,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还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近日,贤良镇黄淤村村委会主任发出这样的感慨。

  2014年,全县铁腕治理非法砂石料场,先后关停17家砂石料场,取得了采砂有序、河道整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通过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新的河道监管制度,9月份先后将东部三条河道的经营权下放给贤良、张村、左溪三个乡镇试点,探索河道疏浚和砂石经营的“采销分离”管理模式。

  “采销分离”管理模式“剑指”河道采砂管理难题。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将河道的经营权下放给乡镇,由乡镇政府统一负责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和日常监督;对疏浚后的砂石由乡镇政府全部用于河道建设管理和公益事业建设,通过“取之于河、用之于民”的采砂管理机制,变难点为亮点。

  “由政府负责疏浚清淤,一是实现了疏浚清淤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行洪能力;二是清淤的砂石用于在建公益事业,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不足和用砂需求;三是有效缓解多年来河道无序采砂的局面。”据县水利局副局长胡敬松介绍,与过去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过去的河砂采卖一体变为如今的“采销分离”。

  旧的管理模式,由于采销一体,采得越多,利润越大,在巨大利益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不按设计方案开采,超限、超时、超范围采砂现象多发,给河道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同时易于腐败现象的滋生。

  河道疏浚和砂石经营“采销分离”的创新举措,降低了农村项目的建设成本,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还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目前,贤良、张村、左溪涉及河道乱采滥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水生态得到了明显提升。

  胡敬松表示,水利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面提质,并根据河道特性制定科学的河道采砂规划,合理确定采奁和采量,实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实现河道的长效管理。

(编辑: 陈沛沛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诉举报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