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村民宣讲治水常识
“百山行者”俱乐部成员吴宏伟:
实现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一目标,乐观
除了突击捡垃圾,“百山行者”志愿者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
清理完松源溪畔的小树林,童晓峰和队员们来到西洋村。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来村里宣传治水了。当队员们递上一张《五水共治倡议书》时,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摇摇手笑着说,“我不识字。放心吧,我不会往河里丢垃圾的。”
“每次户外活动我们都会选一个村子去发放传单。西洋村风景美,所以我们来的次数比较多,不少村民都认识我们啦。”童晓峰说,河边的垃圾捡掉还会有人丢,治水最重要的是改变沿岸村民的生活习惯,培养环保意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庆元是香菇之乡,西洋村民陈明福已经种了20多年香菇。从向河里随意丢弃菌棒,到统一回收燃烧发电,他就切身感觉到了村子里环境的变化。“原来废弃的菌棒就堆在家门口,堆不下了就丢到河里冲走,既费力又污染水源。后来‘百山行者’来我们村宣传治水,还有人帮我们牵线搭桥,找到了专门回收废菌棒发电的企业。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乱丢菌棒的人了,环境当然也好了许多,真得感谢他们。”
“百山行者”的近300名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人。
“我是一个老师,有的时候我把公益活动拍回来和学生分享,不仅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甚至还能带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吴宏伟笑着说,现在水里漂浮的垃圾和以前比真的少了很多。这说明在五水共治这个大背景下,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都在提高。“实现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一目标,我还是很乐观的。”
在治水中收获快乐
庆元县五大堡乡乡长吴乾岳:
用亲民的形象宣传,村民们时时想治水、事事思治水
促成“百山行者”这样一支近300多人的民间团体转变为治水志愿者,庆元县五大堡乡的吴乾岳乡长功不可没。
还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傍晚,正在街边散步的吴乾岳看见一群穿戴专业的骑行队伍扛着队旗从身边呼啸而过。“百山行者!”从队旗上,他记住了这个名字。随后的日子里,吴乾岳通过论坛和当地媒体了解到这是一支倡导生态、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民间团体。
今年初,浙江拉开五水共治大幕,地处偏远的五大堡乡也开始了行动。乡长吴乾岳说,“我们乡有50多个村子,人口好几万,地域面积较大。乡镇治水人手紧张,所有想到‘借力治水’这个主意。”
吴乾岳想到的“救兵”就是“百山行者”。主动沟通之后,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百山行者”们变成了五大堡乡“借力治水”的主力军。
俱乐部副会长童晓峰说,队员一共分成了5组,每月定期对所负责的河道进行巡视,记录巡河笔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把环保的理念传播到了每一个村子。
有了“百山行者”们的帮忙,五大堡乡的治水工作推进迅速。看着清澈见底的溪水川流而下,吴乾岳感慨的说,“百山行者”用亲民的形象走村入户宣传治水,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于治水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增加了治水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让群众时时想治水、事事思治水,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五水共治。
记者手记:不是“典型”也有力量
没有艰苦的环境、没有先进的事迹、没有优秀的成绩……起初,我对于“百山行者”这个选题并不感冒。他们似乎与“治水典型”这四个字相差甚远。
来到丽水庆元,经过了1天的采访接触,我被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快乐”深深打动。的确,他们算不上“典型”,但却给浙江的全民治水做出了示范。
治水需要“典型”模范带头,却不能依靠“典型”单打独斗。就像丽水市长黄志平在作客浙江在线“五水共治”访谈节目时说:希望更多的群众了解治水,理解治水,并积极参与治水。
全民治水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如何把快乐和治水相结合,“百山行者”给了我们答案。在采访结束之后,“百山行者”们也在自己的论坛上发出了这次活动的“作业”,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骑行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面旗帜,一道风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