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万人清河”专项行动纪实
菇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这是大自然馈赠庆元人的宝贵财富。而今,水却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充满焦虑。
垃圾入河,污水排溪……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敲打着人们的神经,人们不禁发问:何时能再让“河水清清,杨柳依依”的儿时记忆重现?
去年,我县率先掀起了“农村垃圾革命”风暴,取得了治理农村垃圾的阶段性进展。今年,我县在全省“五水共治”行动统一部署下,发出全面治水的动员令。
3月28日,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的10 0 0 0多干部群众,掀起新一轮“五水共治”高潮,共清理河道2188千米,全面打响“垃圾河”歼灭战。
夯实基础积极备战
我县境内河流众多,素有“三江之源”之称。主要有闽江流域的建溪支流,瓯江流域的小溪支流,赛江流域的西溪、八炉溪支流三条水系。流入闽江的有松源溪、安溪、竹口溪,流入瓯江的有左溪、南阳溪等,流入赛江的有西溪、八炉溪。全县共有大小河道1071条,总水域面积27.8434平方公里。

五大堡乡西洋村新景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洁净家园”行动,建设污水终端处理设施86个,农村污水收集管网125公里,农村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70吨,建成覆盖87个村的36座太阳能沤肥房;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先后关停造纸、染化、化工等16家污染重、产能低的落后企业;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发展“三品”基地面积175145亩。
城乡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现场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实现连续14年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输出境,确保了一江清水送下游。
去年,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还以“四边三化”、“双清”、“国家生态县”、“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掀起垃圾革命风暴,初步建立了农村保洁长效管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3年,市统计局开展了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庆元县和龙泉市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满意度最高,均有96.7%。
自省委发出“五水共治”总动员令以来,我县把治污水列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提出“三三治水、九大工程”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力争在全市率先消灭垃圾河、黑臭河。
在宣传发动上,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企入校、进村入户宣传,做到治水一个声音一传到底;在工作举措上,按照一条河系、一名河长、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记者、一支志愿者队伍、一组巡查员的“五个一”要求,建立河段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河长领衔责任制。全县所有河道实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管理,目前全县设立县级领导河长10名,乡镇(街道)河长29名,村级河长近400名。
在工作机制体系上,坚持“一表六图、六体系”工作模式。“一表六图”即时间表,作战图、项目图、远景规划图、面源污染分布图、生活污水分布图和农村垃圾项目分布图。“六体系”即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监管监测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项目支撑体系、督查考核体系。同时,组织派驻市、县“五水共治”工作指导员635名,谋划治水项目35个,总投资达43.1814亿元。万事谋定,擂响战鼓,“垃圾河”歼灭战随即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