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梧桐洋,明澈如洗。乘车绕过蜿蜒小道,记者来到五大堡乡梧桐洋村——这个依山傍水的“洁净家园”,亲身体验那远离喧嚣的安宁与洁净。
温煦的阳光下,小村溪水清澈见底,路旁绿草青青。走在村庄小路上,脚步踏出的满是整齐的乡村“音符”,传达的尽是洁净的乡土韵律。
“啪、啪……”“哗、哗……”洗衣的拍打声与小溪的水流声汇聚成清新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一位大娘站在溪旁的洗衣池边缓缓敲打着衣服,溅起如银的水珠,在阳光映射下,尤显晶莹剔透。
大娘叫叶娇妹,今年61岁,家就在溪边,每天都会来这洗衣服。“这里的水很干净。”叶娇妹告诉记者,2011年村里制订了保洁公约,明确规定污水必须排到污水处理池内,若违反一次罚款50元。自那时起,村里的溪水一天比一天干净。
“如今每家每户的洗衣池都装了水管,全部污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池里,这样就不怕污染溪水了。”叶娇妹笑呵呵地指着洗衣池边上的水管说。
沿溪缓缓而行,村间房舍前后都或多或少堆放着一块块整齐的柴垛,乍看之下,没有特别的华丽,独有齐刷刷的整洁,就像一排排队列,虽无炫彩,却让人心动。
今年70岁的王富莲奶奶每天坚持打扫自家内外的环境。她说:“习惯了,一天不清理垃圾、不整理房前屋后,就觉得不舒服。”记者走进她家发现,地面清洁如洗,桌椅整整齐齐,就连楼梯都擦拭得一尘不染。
“搞卫生是帮自己搞,不是帮别人搞,自家干净了,村里卫生了,我们自己住着不也舒服吗?”这是梧桐洋人一致的观点,也是这片乡土“洁净”的重要原因。
然而,2011年前的梧桐洋与现在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污水横流、垃圾乱扔、杂物乱堆,典型的“脏乱差”,这是村民对以前梧桐洋村的回忆。
“2011年的‘洁净家园’建设带给我们太多变化了,河道变干净了,村道变整洁了,房前屋后变卫生了,大家都说这样的家住着舒坦。”据梧桐洋村委会主任吴小明介绍,自前年实施“洁净家园”改革试点后,不仅改善了垃圾处理设施,落实了保洁员和监督员制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现在人人都遵守保洁公约,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
两年多时间过去,如今,“不脏”、“不乱”,已成为梧桐洋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洁净的理解。日复一日,他们始终坚持着,并渐已成为习惯。于是,梧桐洋的每幢房子不见得多漂亮,却始终干净;每个角落不见得多优雅,却始终卫生。
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回头望着清清爽爽的梧桐洋村,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舒适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