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后,孩子上学省心了,就业门路也多了。”说起搬迁,胡惟鹏有太多的话想说。而最让他深有体会的,还是创业环境的改变。
胡惟鹏是左溪镇木桥头村人,2006年因“桑美”台风整村搬迁到同德新村。2009年,他在政府支持下在同德新村附近租地30多亩,投资60多万元,成立庆元县同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从事香菇标准化生产。“以前在农村时,只能做2、3万段,现在基地的规模有30多万段。”他说,由于经济效益好,农户生产热情高,现在他已经租好80亩地,下一步准备扩大生产规模。
和胡惟鹏一样,通过下山脱贫、搬迁安置等政策走出大山安家县城的农民,我县还有很多。
我县是全国400个严重地质灾害县(市)之一,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5个,有152个村庄2800户10500多农民常年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全县共有2万多户8万多农民生活在高山深山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高山深山农民生态转移及灾后重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全县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启动了同德新村、同济新村、洋墩新居三个县城集中安置小区和蒲潭、安溪两个梯度转移安置小区建设。
然而,还有许多未享受政策的农户搬迁意愿十分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巾子区块安置小区项目,应运而生。
据了解,庆元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下山脱贫农民安置小区(巾子区块)工程位于县城西域55省道以北区块——松源街道五都东家山,与五一新村、黄田村和蛇山相邻。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建设生态小区,相应配套的有社区用房、幼儿园、农贸市场、公厕及小区道路绿化景观等设施。生态小区建设采用排屋和公寓相结合,可安置4012户(16048人)。
“巾子区块安置小区项目,不但是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据巾子区块下山脱贫农民安置小区建设指挥部动迁安置二组副组长吴孔斌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进城镇人口聚集、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加速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让群众共享县城完备的公共资源,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