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百村行之——箬坑村
走进江根乡箬坑村,一幢幢别致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阡陌相通的水泥路,迂回曲折,像一条条白色的绸带把整个村落串在一起,构勒出一幅风景如画的新农村景象。
奏响农村建设最强音
“变了,变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环境都比得上城里人了!”村党支部书记吴祥炎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再也看不到房前屋后污水四溢,闻不到猪圈、厕所的熏天臭气,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箬坑村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面貌改善。先后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修缮、新建9户;完成3.4公里竹林便道建设,受益竹木林800多亩;完成体育设施建设,并通过省级体育强乡创建验收;建立100万段香菇标准化基地,增加香菇种植产量12万袋,全面实施“美丽乡村,低碳家园”项目建设……一串串可观的数字,正以更加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有效填补着城乡之间的“沟壑”。
“如今,箬坑村功能设施齐全,休闲健身有好去处,水泥路上好串门,下雨走路不湿鞋,特色资源丰富,农民生活节节高”。江根乡乡长吴国胜说,箬坑村的变化是江根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唱响特色产业致富歌
“今年,香菇又获丰收,目前全村袋料干香菇产量达到7.5万公斤,按照现在市场上每公斤60元的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可达450万元。”箬坑村党支部书记吴祥炎说。
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之路。箬坑村地处山区,气候独特、资源丰富,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吴祥炎告诉记者,全村有60多户村民,多数都是从事香菇种植。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该村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起了100多万段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硬件设施建设,生产专用水井、标准化大棚等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规模扩大了,政府支持力度也更大了。香菇标准基地里的设施建设,政府都有补贴。”菇民吴雄说,他家现已发展香菇8万余段。
在基地忙碌的人群中,村民曾良菊最引人注目,因为她是技术最娴熟的。“在家门口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她告诉记者,从制种到采摘,她一直都在这里忙碌,收入最多的一个月有3000多元。像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最少的时候也有10多个。
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延长鲜菇上市时间,该村建起了烘干房、冷冻库等现代设施。同时,还聘请专家到村里举办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培训班,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撑,促进香菇产业蓬勃发展。
“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是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所在。吴国胜说:“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根据本村的特色建设格局,把‘家园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好,将箬坑村打造成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村风民风更加和谐、产业发展更加多元、乡土文化更加深厚、农民生活更加安康的“美丽边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