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东西,并不是憋得慌,只是有点闲,夜深又睡不着,顺便就回忆了一次颇为难忘的短旅,也顺便练一下笔,因为不久又要远游了。
去年10月的一天,在巨化的天空中还没有漂浮着一丁点儿秋天的微息,悄悄的,和同伴就出门了。
经过一天的颠簸,顺道览饱了遂昌的青郁苍翠,傍晚时分,到了终点站:庆元。
庆元似乎是一个在安逸山坳怀抱中等待入睡的小山城,可现在是晚上8、9点,华灯还未散灭,在溪水的掩映中,彩光有些摇曳,象是不甘入睡前使劲眨眼,使得小县城的标志——咏归桥凭增了几分脂粉之气。
第二天一早,在庆元的小巷口吃完可口而便宜的早餐后,信步踱到车站。此时再看昨夜初见的咏归桥,消散了脂粉之气,显得朴素了许多,也许这才是它的本色吧……
清晨的薄雾中,咏归桥安静而淡然。廊桥的内部结构精致而华美,朱红的立柱和碎石的路面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廊桥间隔之间的挂匾。
咏归桥在小山城北,石龟背上,现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先往来两岸,或凭竹筏或涉浅滩,行人多感不便。元朝大德年间,邑人在深潭下游几十丈处架设木桥,名日“兴贤桥”。因洪水频繁,屡修屡坍,终于全废。到了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由百姓捐资,官府贴补。
从球山麓经石龟背,再跨对岸,修造廊屋式木桥。桥身四十一间计数十丈,造型别致,名为“咏归桥”。桥名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句。咏归桥建桥五百多年来,历遭洪水、大火,几经兴废,至解放时仅留南岸到石龟上的左桥。水泥公路建成后,此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作用,此桥造型美观庄重、构造奇巧,是庆元的重要风景点,它同球山、石龙山、石龙潭构成一幅天然国画,因此,桥头崖壁上留有“濛州胜景”和“球崮倚虹”等石刻。1983年,政府拨款将桥修葺一新,更加吸引远近游客。咏归桥木构伸臂起拱,用大杉树搭成“喜鹊巢”,成弓状木拱桥,木拱不用一枚铁钉,横跨球山与石龟之上,桥面铺设石块,平坦坚固;桥上建造廊屋,覆盖椽瓦,桥檐略向河面伸展风雨板壁,两行廓柱与栏壁之间架设长凳,游人可览近山远岫,可观鱼游鸭戏;桥北首为两层建筑,名日“补天阁”,登阁远眺,自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