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巷重度残疾征迁户叶其庆入住“公寓”颐养天年
“谢谢!谢谢庆元人民!谢谢党和政府……”千言万语,难以言表,一句话语浓缩了全部的情感。在东门巷旧城改造地块,有一位叫叶其庆的征迁户,他打小失去双亲,身患残疾,从龙泉流浪到庆元;他立志自强不息,身陷困境后,一帮好心人不离不弃地向他伸出援手。
在县旧城改造指挥部、残联,龙泉市残联、慈善总会的共同努力下,8月20日上午,他离开生活了近五十年的庆元,住进了龙泉市城区中心敬老院。他住上“公寓房”的事例在一衣带水的庆元和龙泉两地迅速传为佳话。
“这样的安排,我‘万分’满意”
接送叶其庆老人的车子缓缓驶进龙泉市城区中心敬老院,龙泉市残联、慈善总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已早早等候。
青山环抱,院落整齐,环境清新,院内栽种了许多花草,敬老院的居住环境十分适合养老。老人的房间设在二楼,里面设有洗手间和两张床,一张是给老人安排的,另一张是给护理人员安排的,衣柜、书桌、电视、电风扇一应俱全。龙泉市残联专门为他雇了一个人,照顾他的起居和日常生活。“真是想不到,这里像宾馆一样,来之前,还担心这担心那。”老人放心地说。
庆元出发前,老人心里忐忑不安,他说:“到了龙泉,独自一人,如果没有人照顾,自己生活不敢想象!”虽然,旧城改造指挥部干部详细地介绍了龙泉敬老院情况,但老人还是心存疑虑。
老人的疑惑,被敬老院“公寓”般的条件打破。老人不会想到有这样的条件,老人有了自己的“新家”,与前半生坎坷艰难的生活告别,可以安度晚年了。
“这里就像‘公寓’,像宾馆,我做梦也想不到临老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一到龙泉城区中心敬老院,叶其庆老人激动地说,“这样的安排,不是十分满意,而是‘万分’满意!”
“感谢庆元好心人的帮助和厚爱”
“我不想离开庆元,不想离开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心人,……”他流着泪说道。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一生只流过两次泪,第一次是失去亲人的时候,第二次是即将离开庆元的时候。
1949年,叶其庆老人出生在龙泉市屏南镇水竹垟村,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8岁时失去双亲,在老家无亲无故,10多岁时流浪到庆元。在县城以露天补鞋为生,凭借勤劳坚强,为人乐观,生活上倒也过得去。他原来一直租住在东门巷,渐有积蓄后,花了1万元在东门巷购买了一间13.63平方米的柴火间居住。
他为人善良,从而结识了一帮邻居和残疾人朋友,也得到他们尽己所能地帮助。鞋子破了,大家都乐意拿给他补,照顾他的生意。回到出租房,门前两个台阶上不去,邻居总会出现,帮助他进门、上楼。“我有事情,自己做不来,需要他们帮助买东西、充卡等事情,他们总是随叫随到。”叶其庆说,逢年过节,总有一些老朋友会来看望他。
在庆元补鞋的日子,老人患病的身体经风吹雨打,引发了关节炎、风湿病、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四年前,一次意外摔倒,他的病情加重,仅左手可以灵活使用,生活难以自理。
“如果没有他们,我根本就活不到今天。”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四年来,老人身边始终有一群朋友默默地关心、帮助他。住在附近的姚先生,专门为他设计了把椅子,挖空椅面,每天定时帮他清理大小便。一位残疾人朋友,每天骑车到他家门口,用竹竿给他送饭菜、送水。在东门巷开衣服缝补店的叶先生,几年来,在忙着做生意的同时,不忘经常看看他,帮他买东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让他难忘的是,有一次,他不小心被放在床边的电热锅烫伤右臂,没有及时治疗,伤口大面积化脓。他的老朋友蓝老师知道后,花了1600元专门雇了人来照顾他,两个月来不间断地买来消毒药水给他清理伤口,直到痊愈。
有太多的人和事让他难以忘怀,也只有他自己明白,这是一种不求回报无私的爱,是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
得知老人要离开庆元,昔日好友、街坊邻居纷纷前来看望道别。大家帮老人理了发,刮了胡子,洗了澡,整理了行装,将老人从躺了四年的房间里抬出。见到了久违的阳光,老人感觉如此灿烂、温暖。“感谢庆元的好心人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临别之际,老人哽咽着说。
这位老人在庆元的最后几个小时,讲得最多的是“感谢”,感谢曾经在困境中帮助他的残疾人朋友、周围的邻居和那么多的好心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表达得最多的是“不舍”,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庆元,舍不得已经结为知心朋友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