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庆元最美古村落影像之一
县文联、摄影家协会与农办、旅游局、文化局联合主办的 “寻找庆元最美古村落”大型摄影采风活动陆续开展。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朴的民居遗存,散落在全县各个角落的小山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大家举起手中的相机,尽情地采撷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即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寻找庆元最美古村落”系列专刊,展示各个村庄的独特风采
7月6日,我随同众摄友,穿行了幽深的古道,透越了弥漫的雾霭,揭开了西川古村落神秘的面纱。
在五大堡乡蒙於村下车,我们的跋涉便从西川古道开始了。西川古道,全程不过两公里,但我们的攀爬整整用了两个多小时!不是因为山高路险行路难,实在是满路的风光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古老的石阶,步步相沿,从山脚一直蜿蜒至山顶,静静地述说着岁月的旷古悠长。古道两旁,古树林立,两侧林荫圆弧交错,螺旋延绵。置身其中,宛如进入无垠的时空隧道,不禁让人遐思无边。一路上,鸟鸣啁啁,蚁行熙熙,虫憩悠悠,更为静谧的古道平添了一份盎然的生机。偶尔分心旁骛,爬上小山岗,满目苍翠便尽收眼底。此情此景,正所谓“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一路观光,收获的是风景,洒下的是汗水。累了,渴了,喝口泉水最是让人翘首渴望。在一座古老的凉亭边,一泓清泉潺潺流淌。同行的一位朋友上前掬水畅饮,连声赞曰:“这水有点甜!味道真好!”山泉之水,本无色无味,只是因了风景怡人醉人,沁心甜心,于是乎,喝这清冽之泉,自然是“心甘嘴也甜”了。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我们这次的探寻活动,选择在一个阴雨的日子,选择在丛林古道,选择在傍山古村,这便注定要与“仙雾”结缘了。
一开始,天阴着,些许薄雾只是在远山飘渺着。当我们登上古道顶部时,风起雨急,大雾顿时四散开来。此时,不远处的西川古村落在霭霭云雾中若隐若现,羞涩地露出半张脸儿。
西川村,也叫西坑头,因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关于这山川的由来,传说中是与杨文广南征有关了。带队的村支书告诉我们,当年杨文广南征路过这边,为了阻截追兵,就把村西一座大山劈成两半,留下一条深沟,便成了“西川”。
杨文广,北宋时期的一代英杰。杨文广劈山成川,虽仅是传说,但听了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西川村的古老神秘。此时,山脚一阵浓雾滚滚涌动,倏忽间,边上的一座古庵已湮没其中,令人顿生“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的感慨,遐想着与仙人邂逅,腾云驾雾于虚无缥缈间。
当掩映的云雾渐渐淡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古村落便一览无余了。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走进村庄深巷,引得狗吠示警,鸡鸭乱蹿,只是鲜见人影。该村原有几百户人家,上千的人口,而今,大多的年轻人出门“闯天下”,只剩六七十老幼妇孺留守家园,村庄日渐寥落、荒芜。这反而愈加衬托出西川的原始古朴、安谧祥和。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游走了整个村落。民居、祠堂、庙宇,这里的建筑,绝大多数年代久远,很少有煞风景的现代建筑“抛头露面”。

一位村民特别给我们推荐了“张氏古宅院”。这座古宅院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破落不堪,但是那恢弘的气势,神秘的传说,还是令人啧啧称奇。这位村民告诉我们,这古宅院兴建的那天,院外下的雨与平常无异,而院内却突然下起了红色的雨水。有如此祥瑞征兆,于是先人们坚信,这大宅院必出奇才!果不其然,在后来,这里出了好几位秀才,有人还中了武状元。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西川张姓“状元哥”,难道也仅仅是个传说吗?我们求证于张姓族谱,方才知道,“状元哥”原来叫“张武彪”,清朝嘉庆年间,在处州府科举府试中名列榜首。据村民介绍,“状元哥”使用过的重达八十多斤的一把生猛大刀,现在还存放于举水乡月山村云泉寺。在一个偏僻的山旮旯,能出这么一位人才,也相当不简单了,所以,村民自豪地称之为“武状元”,也难说是“以讹传讹”了。
在村尾,一片由十几棵硕大的红豆杉、桉树组成的古树群,参天傲立,沧桑浑古,在向世人佐证着西川村不凡的历史、深厚的古文明积淀……
午后,雨止,周遭空气清新如洗,远山白雾缭绕。田间作物俏丽淡雅,散发出缕缕清香。辛勤的人们趁此好时景,忙碌着农活,张罗着生计。羊群也借机在大快朵颐,大声欢唱。——踯躅于这样的田间地头,吞纳着充满泥土、庄稼芬芳的气息,真是令人神清气爽,一时忘滚滚红尘于一干二净。
攀上高处,凝神眺望,眼前的这个古村落,古道、古树、古亭、古庙、古庵、古祠、古居,还有天然的水源、原生的物种、老式的农耕,这些古朴的元素相生相成,相映成辉……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自然的山水间、村落里中徜徉、洗涤了一天,我们恋恋不舍,挥手告别了那份古韵,那份氤氲,那份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