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庆元县城东南约两公里的路程,有个叫“大济进士村”,我们一同走进看看。
据资料介绍(我在月山村时,举水乡政府第一首长送给我一些介绍庆元的书籍):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的230多年间,陆续出现26名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100余人,故有“进士村”美誉。
许多文言文中的用语,至今仍在庆元方言中沿用,庆元方言保存大量的唐朝古语,被称为中国汉语中的活化石,得到中外古汉语研究学者的高度评价;主要特征有:1、古音古字多;2、“古八音”一个不缺;3、语词简练;4、方言词汇丰富;5、唐朝官话是庆元方言的重要构成;6、形容词堪称一绝。
“双门桥”原名“临清桥 ” ,是我国现存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木拱廊桥。根据大济吴氏族谱记载,双门桥始建时间应早于公元1024年。比北宋青州(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还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且比各处发现木拱桥始建最早的记录闽清合龙桥早约110年,历史悠久可见一斑,引起国内外桥梁专家与古建筑专家极其文物等专业人员极大兴趣;——摘自《品味庆元》(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4月)
“双门桥”横跨于济川之上,与其他著名木拱廊桥相比是少了些许精致与宏伟。但她正是大济辉煌历史的起点,登临双门桥,我走在这座廊桥上联想到的不是绝世凄美的浪漫爱情,而是被这座木拱桥上缠绕着的文斗异彩阵阵撼动。
据《吴氏宗谱》记载,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大济肇基始祖吴崇熙长子吴毅(待验证读音)高中进士,被时人称其“补天有术,揽月多才”,乡邻们在临清桥头加牌坊式桥门以示庆贺,时隔十年吴崇熙次子吴毂(音gu)又中进士,十年内兄弟双双金榜题名,声名远扬。蒙皇上恩准,在临清桥的另一头再设牌坊式桥门,建“双桂坊”,称“双桂连坊”,寓兄弟双双蟾宫折桂之意,故更名临清桥为“双门桥”。
我在双门桥两岸来回聚焦,小桥流水人家的“远古今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