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及整治内容
(一)开展规划布局整治行动,促进“一溪两岸”布局合理有序,努力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松源溪及两岸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如两岸工业企业布局零乱,厂居混杂,监管困难,亟需规划迁建;一些建材加工、木糠加工、废品回收加工等设置与城市发展已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具体开展以下四项工作:
1、尽快开展松源溪“一溪两岸”规划编制,并公布实施。
2、制定县城建材加工、木糠加工等生产集聚点布局方案。
3、逐步搬迁县城内有关企业入园。
4、按轻重缓急、影响大小,分批迁移城区周边的木糠厂、锯板厂、石材厂、建材店及废品收购站等进入规划集聚点。
(二)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促进“一溪两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松源溪环境质量。
我县于2007年建成污水处理厂,极大改善了松源溪县城段水环境质量。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明显不足,由于排污管网雨污合流,污水纳管率低,生活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加上少数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垃圾等废弃物无序排放,亟待开展“一溪两岸”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松源溪环境质量。具体开展以下九项工作:
5、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设施建设,进一步削减生活污染(与全市同步)。
6、尽快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总1.5万吨/日)。
7、五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后同德新村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该污水处理厂处理)。
8、县城周边及工业园区企业烟尘等污染治理达标。
9、同济、石塘新村生活污水纳管。
10、屠宰场、垃圾填埋场污水经处理达三级排放标准后纳管。
11、松源溪及四条支流河岸垃圾清理,垃圾池、垃圾箱的规范化设置。
12、松源溪沿岸田墩、应岭尾、西演、喜鹊、会溪、周墩等主要村庄优先安排村庄卫生整治、新农村规划建设。
13、制定洋墩新村、石塘新村等垃圾清运方案并实施。
(三)开展管理秩序整顿行动,促进“一溪两岸”环境管理规范有序,努力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由于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管理不严等原因,造成松源溪主要河段内存在违法采砂、占用河道、违章搭建等现象;两岸公路边违章堆放砂石料、土石渣、占地种植、畜禽养殖等影响景观环境。为此,一方面要开展整治,清理恢复,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建立日常环境举报投诉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具体开展以下七项工作:
14、严厉打击松源溪非法采砂活动。
15、河道违章搭建、堆放砂石料、种菜等清理恢复。
16、两岸公路边堆土渣、菜地等清理恢复。
17、清理河道水葫芦、水草、水面漂浮物,病死畜的处理。
18、城区禁养生猪,禁排畜禽污水。
19、江滨路冷饮厅规范设置和管理。
20、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建立投诉举报、河道保洁、卫生责任包干等制度,实行长效管理,公布举报电话。
(四)开展生态景观修复、改造行动,促进“一溪两岸”生态功能完善,努力提升松源溪整体景观面貌。
松源溪河道缺水、断水严重,水体自净能力消失,污水囤积、“有河无水”现象严重影响河道及城市景观。县城段缺乏亲水平台,堤岸建设缺乏生态性,两岸园林绿化景观不足,现状松源溪与建设“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休闲景观廊道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开展以下五项工作:
21、近期在城区河段适当规划建设拦水坝,在各主要河段形成水面。提出远期加高兰溪桥水库大坝的可行性方案供讨论决策,以利于松源溪县城段扩大水域面积,形成水面景观。
22、制定松源溪上游河道水量的调配制度并付诸实施,合理调配上游电站放水和发电。
23、松源溪县城段规划建设生态堤岸、亲水平台。
24、两岸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建设。
25、对个别河道进行疏浚和平整恢复。
(五)开展保护母亲河宣教行动,促进形成全民参与保护局面,努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
县城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乱扔畜禽尸体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市民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临溪住户的宣教、监管亟需加强。具体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26、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在河道及两岸设立警示、宣传牌。
27、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28、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专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