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县党政考察团前往“海西”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各地对于加快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收获很大,感触很深,概括起来有五点体会。
一、发展的目标定位。一个地方要发展得既好又快,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定位。一个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不明确、不准确的城市或区域,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从我们这次考察的几个县市区来看,大都有各自明确的战略目标定位。武夷山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建设“海峡西岸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泰宁县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建设“海峡西岸实力旅游县、魅力文化县、宜居生态县”;延平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中心区”;宁德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借水生威,山水共荣,打造“海峡西岸绿色宜居海湾城市”;寿宁县实施“旧县新城”战略。我们庆元县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是“中国香菇城”,是“中国廊桥之乡”,还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共有四块牌子,但整体发展战略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发展的产业选择。产业培育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没有产业,就没有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必然选择。武夷山是国际旅游城市,不宜发展工业,尤其是非环保的工业,所以他们的产业除了旅游业,生态农业,还有文化创意产业。延平区充分发挥牧草和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畜牧业和造纸业,还有传统的纺织业。福安市大力发展电机产业、造船产业和茶产业。我们县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也非常鲜明,农业产业有菇产业,竹产业和菜产业,工业产业主要是竹木加工业,从生态第一县的建设要求出发,我们除了继续发展现有的特色产业,还可以考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三、发展的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所以现在各地都十分重视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武夷山的茶文化和朱子文化,泰宁的科举文化,南平的理学文化,福安的茶文化,寿宁的梦龙文化,都很有特色。我们县有三大文化,香菇文化、廊桥文化和科举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包装和光大。
四、发展的形象宣传。古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有好东西还要善于吆喝”,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旅游形象宣传用语,海南用“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三亚用“美丽三亚,浪漫天涯”;武汉用“游三峡、探神农、登武当、逛武汉”;威海用“走遍四海、还是威海”;云南是“七彩云南”; 山东是“好客山东”;泰宁是“灵秀泰宁”。我们县的形象宣传用语有“东部高原——神奇百山祖,千年遗韵——梦幻古廊桥,神奇菇乡——中国香菇城,三朝文化——大济进士村”,和“这里的山最青,这是的水最绿,这里的天最蓝,这里的空气有点甜”。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太长了点,一般的人听一遍肯定记不住,这就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所以,我们县的形象宣传用语还要再策划,再提炼,而且不能再用两个版本。
五、发展的区域合作。从国际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国内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浙南闽北地区,山水相连,气候相近,产业相关性和互补性较强,加强这一地区的协作,对于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意义深远,浙南地区可以通过闽北地区对接“海西”,闽北地区可以通过浙南地区对接长三角。因此,搭建浙南闽北区域合作平台,加强这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