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9岁的周光生老人,6岁就接受革命教育,17岁时就成为了贫农团主席,父亲是一位革命先烈。回忆起曾经的红色岁月,老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为共和国牺牲的英雄。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师三纵队在队长周如春和政委叶全君的带领下从福建松溪的吴村来到当时庆元的三济乡仙庄村休整。
在休整期间,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共打倒了村里的4户土豪,把得到的财物和粮食都分发给了群众。红军还在村里的墙上写上了很多革命口号。虽然那时候我只有6岁,但因为母亲有文化,读过几年私塾,在我5岁时就教我读书,所以红军写的口号我都能认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我心里的革命火种就是在那个时候播种下的。
1941年,闽北独立师大部北上抗日,剩下一部分转入地下,成立了浙闽赣三省游击队。随后,游击队来到我们村子建立党组织,我父亲沈世达也在此期间参加了地下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名交通员,而交通站当时就设在我家里。
1944年,福建省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第4团在浙闽边界清剿游击队,为了能及时将这一情报通报给游击队,我和母亲从游击队队长陈贵芳手里拿到信后由父亲只身给游击队送信。为了保密,父亲将信藏在斗笠中。但不幸的是,在途经松溪举上村一所大桥上时,一阵大风把斗笠吹到了河水中。父亲在下桥捡信时,被两名国民党警卫发现,当即被抓捕。被捕后,敌人对我父亲严刑逼供,用上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但父亲宁死不屈。次年,我父亲被敌人用铁钉钉死在了一棵大樟树上。
在父亲被捕后的第二天,国民党军队就包围了仙庄村,我和母亲从水沟里爬到山上,这才逃了出来。之后,我和母亲在外流浪了3年,我到了龙泉的八都,母亲则到了丽水。我原名叫沈从舜,在这段流亡期间,为了避免被敌人抓到,我随母亲的姓,将名字改成了周光生。
1947年,我回到了仙庄村。第二年,我加入了游击队并被选为贫农团主席,我的主要任务也是负责地下党和游击队的联系并宣传发动群众,一直到解放为止。
“我最遗憾的是没有亲自参加过战斗,但父亲是一个为共和国牺牲的英雄是我最感到自豪的。”周光生老人说道,新中国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奋斗,甚至牺牲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