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本人随我县党政考察团,到福建省泰宁、南平、宁德等7个县市区考察学习。作为文化部门负责人,在本次考察中我格外关注的是海西各县市建设文化、发展文化方面的独到之处,以下两点意识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品牌意识。海西各县市都有极强的对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意识,尤其是泰宁县,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却创下1块世界级、15块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
联合打造文化品牌的做法。如对廊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采取闽北几个县市联合捆绑申报,且获得成功;目前又联合湖南、广东等两省6县市6大丹霞地貌景区共同申报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是我国今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的提名地。
一、挖掘特色,打造品牌
理念先导,规划先行。要深化文化品牌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提高我县知名度和美誉度重要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文化品牌打造意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特色文化品牌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而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做好特色文化的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切实加强特色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让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成为推动我县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文化部门应主动谋划、积极参与,当前主要是做好香菇文化发展规划及廊桥保护和利用规划的编制,使我县这两项已初具规模的特色文化品牌的发展步入规范有序轨道,逐渐形成以生态文化、香菇文化、廊桥文化为主导的庆元特色文化主线。
加强申报,提升层次。要加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我们要抓住正在开展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即将开展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的有利契机,切实做好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更多的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我们要联合浙南闽北几个县市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共同申报香菇砍花技艺、木拱廊桥及建造技艺等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我县文化遗产的层次,进一步打响“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的品牌。
深度挖掘,深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需要深入挖掘提炼。要加强生态文化、香菇文化、廊桥文化、进士文化等系列文化的挖掘,充实内涵,做实品牌。同时通过举办培训、建立传承基地等形式,推进“二都戏”、“木拱廊桥建造技艺”、“香菇砍花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加强宣传,扩大交流。一是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以专家论坛、产品展销、项目推介、参观游览等形式,加大对外交流和宣传力度,弘扬和展现庆元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等的独特魅力。二是通过开展各种展演展示活动扩大影响。通过举办民间文化活动,进一步展示如“二都戏”、“唱灯”等民间传统文化,激发乡土文化能量,突出民间文化原始古朴的特色,着力培育“一乡一品”民间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加强对外联系,以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等为题材,通过制作宣传片、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县特色文化,适时建立摄影基地、影视文化基地,扩大我县特色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在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建立机制,加强管理。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着手制定《庆元县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大济历史文化村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利用,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抢救修缮,加强保护。切实加强古廊桥、古民居等文物的抢救修缮力度。我们将在开展文物普查、摸清全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实施抢救性修缮保护;加大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有效结合,加强利用。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让尽可能多的文化遗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做好文化和旅游的有效结合。通过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内涵,有选择地集聚“二都戏”、“月山春晚”等民间特色文化,融入风景、风情旅游之中,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文化品味,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块。以旅游推动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让特色文化成为庆元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