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五天紧张的学习考察活动,收获颇丰,心动、感动、触动,但个人认为关键还是要回来之后付诸于行动。
一、从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中引发思潮,树立“三大理念”
宁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处于北接长三角的战略要地,随着《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三都澳港的港口群优势将逐步显现。未来的环三都澳将来是一个充满无限商机和活跃的区域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
福安—是闽东最具发展潜力的沿海开放城市,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沿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宁武高速公路、湾坞半岛铁路支线、福泰高速公路和宁衢铁路将构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
寿宁--是我县山水相依的友好邻县,在《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中长期规划方案》中已将宁德至衢州铁路列入中期规划实施,铁路规划部门现已进入规划选址论证阶段,线路走向方案有两个,方案一:宁德—周宁—政和—松溪—蒲城—衢州;方案二:宁德—福安—寿宁—庆元—龙泉—遂昌—衢州。是我们争取方案二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我们争取建设庆寿高速公路的重要力量。
有鉴于此,要树立以下“三大理念”指导交通工作:
一是树立交通圈就是经济圈的理念。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特别是当前,公路交通仍然是我县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加快交通发展才能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保证。
二是树立交通圈就是城市圈的理念。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交通建设将不断改善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带动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从而加速了经济重心和人口向城市的集约,意味着城市化。
三是树立交通圈就是旅游圈的理念。公路网拉动旅游网。我县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交通建设滞后,许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为此,通景公路建设,即能有效的保护生态资源,又将有力地拉动旅游产业发展。
二、从主动融入的发展战略中拓宽思维,完善“三大机制”
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秉要执本,迅即确立了“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当好桥头堡,谋求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领先一步、主动融入、全面对接、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
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不久的将来,寿宁、政和、松溪三县都将陆续开通高速公路、铁路,我县在“倒逼之势”中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有鉴于此,要完善以下“三大机制”保障交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规划管理机制。规划是龙头。交通建设的科学规划仍需加强,着重在规划的超前性、阶段性、协调性、延续性、严肃性等方面予以改进和强化,努力用跳出交通规划交通、主动融入海西规划庆元交通的眼光和思路,实现与海西区、长三角的无缝对接。
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前期工作机制。经初步统计,现阶段,一个交通项目前期工作需经过11个部门的16类审批工作方可完成。而每一类审批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小项。若项目属国家、省重点项目,还需逐级上报至省、国家等相关部门审批方有效,程序繁杂。因此,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来实施。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征迁补偿机制。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项目实施过程中,政策处理极为敏感,拆迁、征地、补偿等方面,处理稍有不当,就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对于政策处理工作必须责任明确,完善征迁补偿政策体系,才能确保工程和谐、无阻碍施工。
三、从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中转变思路,构建“三大网络”
由于我县地处浙西南,相对浙江省内而言,我县区位处于劣势,但我县却与福建省的政和、松溪、寿宁县相邻,距福建省会城市福州 350 公里、宁德 180 公里,县城距海边的直线距离约 100 公里,素有“入闽咽喉”之称,在海西经济区的划分中,让我县的区位劣势得到转变,成为了直通海西区的桥头堡。随着国家加大对福建省的投资力度,政和、松溪、寿宁将开通高速公路,为我县出海打开了通道,将使我县比丽水九县市更快地融入海西区发展大动脉。
有鉴于此,要构建以下“三大网络”实现交通先行:
一是以“西进东出”工程为重点,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络。“西进东出”工程(即从西部进省、从东部出海)是盘活庆元全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先导工程,包括龙庆高速公路、新窑至政和高速公路、庆元至寿宁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人”字型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与福建省的福安至泰顺、松溪至建瓯、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完成对接,形成与边际主要县市之间的一个半小时交通圈,基本构筑起便捷入闽、连接全省、贯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努力使庆元成为海西区与长三角衔接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是以“通景联点”和“东网加密”工程为重点,加快构建旅游公路网络。我县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通过通景公路的建设,使各名山、名水、名木、名桥、名景的开发和保护得到有力支撑,形成县城与各重点旅游景区之间的半小时交通圈。同时,积极推进庆元至景宁公路、55省道庆元至荷地至江根公路等省县道改造工程,形成以“人”字型高速公路网为主,贯穿东西,东部成网加密的干线公路网,基本构筑起县城与各重点旅游景区之间的半小时公路网络,努力使庆元成为华东区域性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三是以“乡村通达”工程为重点,加快构建农村公路网路。继续推进康庄工程建设,确保到2010年全县345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实现“双百”目标,并着重推进省际断头路、接口路的建设,形成以我县为中心放射四周的“太阳工程”,基本构筑起浙闽边际农村便捷交往的农村公路网络,努力使庆元成为浙闽边际农村经济文化发展高地。
只有做深、做透、做细、做大交通这篇文章,才能真正体现出 “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当好桥头堡、谋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