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珍委员代表祖统文史委员会的发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普通群众,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县赌博之风愈演愈烈,城里乡下,街头巷尾,麻将声、纸牌声,声声不绝。“打牌不赌钱,等于炒菜没放盐”成了口头禅。并由此衍生出了各色地下钱庄,放高利贷提供赌资,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治安,对和谐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我们还经常看到有很多群众热衷于观看三流、四流 “露点式”演出团队的表演,以及迷信风气盛行、浪费钱财等不良风气。这些都反映出当前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空虚,缺乏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抵御能力。事实证明,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迷信的、低级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蔓延、扎根。
当前,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认识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有的领导以为只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收入,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给不健康文化提供了可乘之机,健康文化阵地日渐受到侵蚀。
二、硬件设施建设基础薄弱,基层文化活动经费严重短缺。近几年我县虽然建起了广场、公园、少年宫等活动场所,但仍然无法满足基层文化活动的需求。社区、乡镇作为基层单位资源匮乏,有些乡镇根本就没有活动场地、设施,跟不上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经费严重短缺,在基层乡镇,文化业务活动经费、设施建设、器材配置、日常活动经费等都微乎其微,基本没什么活动经费保障。
三、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基层文化活动主体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基层文化建设的需求,缺少文艺骨干支撑。群众文化新人紧缺,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现在看到的大多是老年朋友玩得热火朝天,少年朋友忙于走读(参加各种学习班)、玩游戏,中青年朋友忙于打牌。每年的社区调演、乡镇调演也大多是学生和老年人参加,演出团队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四、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特色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室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不能够根据本地特色开展引导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单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群众参与困难,满足不了群众对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需求。虽然现在每年都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但群众参与得越来越少了,全是外来文化。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等,都是“送”的,本土的、老百姓自己的越来越少了,自然也就离群众越来越远了。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我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缺少文化的发展,那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发展。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同样也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将基层文化建设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如完成多少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多少文化活动、创作多少文化产品等;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基层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要振兴发展基层文化,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地兴办农村(社区)基层文化活动点。政府可以设立基层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划出一定经费用于基层文化建设;也可采用县、乡镇、村级、社会力量等合力投资共建,解决村级文化建设的日常办公经费支出。因地制宜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如采取“手拉手”、“文化扶贫”、“多业助文”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财力、人才,联合运作,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每个乡镇(社区)都应该建立相应的文化站、读书室、活动中心等设施。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要发展基层文化活动,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文艺骨干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培养群众文艺骨干,才能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持久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应该在乡镇设立文艺队伍活动辅导站,加强对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的培养。要为基层文艺骨干、群众文艺创作者、民间艺人队伍提供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展示才艺的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新一代文化工作者;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单位工作,改善队伍结构,巩固基层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坚持举办不同艺术门类的群众艺术创作、民间艺术评奖和展示活动。完善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投入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投入力度,设立“石龙文艺奖”,鼓励扶持群众文艺创作和生产,推动我县基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四、整合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所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大力鼓励打造文化特色村(社区)建设,发掘和开发当地传统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发展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提高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品位和档次,如举水乡的“月山春晚”。扶持民间、规模企业成立艺术社团;鼓励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推动农民读书明理,读书致富,求知、求乐;开展全民健身,竞技比赛等活动,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质不断增强;由政府统筹,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与定期举办的大中型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文化下乡,各文化单位与文化团体坚持每年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